黜
黜
常用释义
1.
动
罢免;革职。
例词
黜免
黜退
罢黜
废黜
详细释义
简
繁
1.
贬降;罢退。
柳下惠
为
士
师
,三黜。
《论语·微子》
元和十四年春,余以言事得罪,黜
为
潮州刺史。
唐
·
韩愈
·
《黄陵庙碑》
若所
举
不得其人,
后
日或
贪财坏
法,
轻则
罪黜,重
则
抄没,
连举
主一同受罪。
《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
2.
减损。
初,子
驷与
尉止有争,
将御诸
侯之
师
,而黜其
车
。
注
《左传·襄公十年》
3.
摈弃。
君
将
黜嗜欲,掔好
恶
,
则
耳目病矣。
《庄子·徐无鬼》
韩
暹、
杨
奉
专
用威命,君
则
致
讨
,克黜其
难
,遂
迁许
都,造我京畿,
设
官兆祀,不失
旧
物,天地鬼神
于
是
获
乂,此又君之功也。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若乃“隳支
体
”,“黜
聪
明”,“心
斋
”“坐忘”等
语
,此出
于庄
周之徒。
金
·
王若虚
·
《〈论语〉辨惑二》
4.
废除。
公
将
黜太子申生而立奚
齐
。
注
《国语·晋语一》
黜非
圣
之
书
,除不稽之
论
。
唐
·
王勃
·
《上吏部裴侍郎启》
十二肖之宜黜者,若鼠若猴,其宜收者,若元武,若朱
鸟
。
清
·
沈曰霖
·
《晋人麈·琐言·十二肖论》
5.
放纵。参见“
黜嫚
”。
6.
放逐。
黜公者,非吾意也。
注
《公羊传·襄公二十七年》
7.
去。
1
王引之《经义述闻·国语上》:“黜,讀爲屈。屈,收也。謂收斂散越之氣也。”
为
之六
闲
,以
扬
沉伏,而黜散越也。
注
《国语·周语下》
8.
贬斥。
子
贡
利口巧
辞
,孔子常黜其
辩
。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太史公
尝
言: 世之
学
孔氏者,
则
黜老子;
学
老子者,
则
黜孔氏。道不同不相
为谋
。
唐
·
柳宗元
·
《送元十八山人南游序》
若黜
贬
京等
于
外,
则间
言不入
于
慈
闱
,
圣虑
可忘
于忧
患,
实
宗
庙
社稷之福也。
《宣和遗事》前集
余
与萧
君
试于
京兆,皆被放,而分校黜余文者亦
闽
人也。
清
·
戴名世
·
《送萧端木序》
源:
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形近字
与“黜”字右部件相同,均为“出”
全部
诎
绌
拙
饳
咄
朏
柮
础
昢
泏
炪
絀
聉
胐
袦
詘
貀
鈯
韷
飿
二字词
贬黜
黜黑
黜抑
摧黜
三黜
弹黜
三字词
黑黜黜
黜落法
四字词
罢黜百家
黜陟幽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