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ǎn
tiǎn
常用释义
1.
规范;法则;标准。
  • 例词
    典范
    典型
    典章
  • 例句
    这篇课文可以说是借物喻人的范之作。
2.
用作标准或规范的书籍。
  • 例词
    典籍
    经典
    词典
    字典
3.
隆重的仪式。
  • 例词
    庆典
    盛典
  • 例句
    我们学校正在举办建校十周年的庆
4.
古朴,不俗。
  • 例词
    典雅大方
5.
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
  • 例词
    典故
    用典
6.
一方把土地、房屋等押给对方,换取一笔钱,不付利息,按照商定的期限还钱,赎回原物。
  • 例词
    典当
    典借
    典押
7.
主持;掌管。
  • 例词
    典试
    典狱
8.
姓。
详细释义
1.
简册。指可以作为典范的重要书籍。
明明我祖,邦之君。有典有厥子
《书·五子之歌》
是故索物夜室者,莫良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良典。典者,也,先之所制。
·王符·《潜夫论·赞学》
圣创典,素王述
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原道》
2.
常道;准则。
参见“典常”。
天叙有典,我五典五哉!
《书·皋陶谟》
致命曰: 某敢纳征曰: 吾子先典,某重,某不敢,敢不承命。
《仪礼·士昏礼》
3.
制度;法规;法律。
人有夏、商之嗣典,有周室之旅,樊仲之官守焉。
《国语·晋语四》
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
《周礼·天官·大宰》
由此事,皆从宽典;至于黜,亦善地。
·薛用弱·《集异记·王维》
〔都束士旅,极为严肃,有妄取民一物者,立重典,亲爱,法不少屈。
·王韬·谈·记伊兴额战绩》
4.
典礼;仪节。
先王之遗训,省其典刑法,而废兴者,皆可知也。
《国语·周语下》
令傅亮任寄隆重,当时,朝廷典,皆取定亮。
《宋书·蔡廓传》
5.
典故。
王曰:“籍父其无后乎,典而忘其祖!”
《左传·昭公十五年》
曹孟德孔北海: 武王伐,以妲己周公,出何典?
·龚颐正·《芥隐笔记·杀之三宥之三》
6.
典雅。
马长卿赋,人皆典而
《西京杂记》卷三
典文,既温且雅。
南朝 梁·萧统·《答玄圃园讲颂启令》
纵从之歌。典而不而不淫,其有中古之遗风
·韩愈·《送浮屠令纵西游序》
7.
经常从事。参见“典學”。
8.
掌管;主持;任职。
克堪用德,惟典神天。
《书·多方》
典一曹之吏,,一不能立也。
·王充·《论衡·程材》
及帝即位,除事黄侍郎,兼中舍人,典军国机密。
《南史·毛喜传》
武帝以庭,公卿不得入,改用宦者典尚之官。
·王禹·《汉武帝用宦者典尚书议》
以公素善武事,加习边务,遂改供备库副使,知威胜军事,、莫、石、、夔五州,皆著声绩
·司马光·《苏骐骥墓碣铭》
位老先生……到典了三年差回,再会见何老先生。
《儒林外史》第七回
9.
抵押;典当。
也指当铺。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
·杜甫·《曲江》诗之二
你既不肯嫁人,便典人家,或是三年,或是五年。
·关汉卿·《五侯宴》楔子
袁死后才和家里通信。只记到借人手写信来典田还账。
沈从文·《从文自传·辛亥革命的一课》
个矫大户家,利,感天地,欲建典坛斋醮酬答。
《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
10.
姓。三国时魏有典韦。见《三国志·魏志》本传。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甲骨文
金文
大篆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二字词
  • 典雅
  • 典范
  • 典礼
  • 恩典
  • 瑞典
  • 春典
三字词
  • 刑法典
  • 典型性
  • 赛典赤
  • 活字典
  • 典型化
  • 抓典型
四字词
  • 数典忘祖
  • 引经据典
  • 雍容典雅
  • 典则俊雅
  • 数祖忘典
  • 三坟五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