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释义
1.
古代烹、煮食物的器具,多为圆腹三足两耳。
  • 例词
    钟鼎
    宝鼎
    铜鼎
  • 例句
    这口造型别致、工艺精湛,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2.
比喻三方并立。
  • 例词
    鼎立
    鼎峙
3.
比喻王位或国家政权。
  • 例词
    定鼎
    问鼎
4.
比喻大。
  • 例词
    鼎鼎大名
    鼎力相助
  • 例句
    李白是大名的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朋友们纷纷力相助。
5.
正当;正在。
  • 例词
    鼎盛
详细释义
1.
古代炊器,又为盛熟牲之器。多用青铜或陶土制成。圆鼎两耳三足,方鼎两耳四足。盛行于商周。多用为宗庙的礼器和墓葬的明器。
鼎簋十有二。
《周礼·秋官·掌客》
杀则特豚,合升,于鼎。
《仪礼·士冠礼》
入鼎资过熟,加餐愁欲
·杜甫·《槐叶冷淘》诗
大紫檀雕螭案上着三尺多高青绿鼎。
《红楼梦》第三回
2.
相传夏禹铸九鼎,历商至周,为传国的重器。后遂以指代国家政权和帝位。
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鼎之大小重焉。曰:“在德不在鼎……桀有昏德,鼎于商,祀六百。商暴虐,鼎于周,德之休明,小,重也。其回昏大,也。”
《左传·宣公三年》
,宋鼎果移,此固天地之大,亦有关于山川之耳。
·郎瑛·《七修类稿·天地三·天目山》
贼子引狼输禹鼎,大军抗日渡金沙,铁树要开花。
陈毅·《赣南游击词》
3.
古时烹杀罪人的刑具。
赴鼎非冤,知所
·司马贞·《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秦磨利刀李斯,齐烧沸鼎烹其。
·白居易·《咏史》
4.
炼丹煮药之器。
其法以铅满一鼎,按中空,以水封四烧为丹沙云。
·韩愈·《故太学士博士李君墓志铭》
5.
卦名之一,巽下离上,卦象为䷱。去故取新之象。
引申为更新。参见“鼎新革故”。
鼎,元吉,亨。彖曰:鼎,象也。以木巽火,亨也。
《易·鼎》
革,去故也。鼎,取新也。
《杂卦》
6.
显赫,盛大。参见“鼎族”、“鼎貴”。
7.
比喻三公、宰辅、重臣之位。
亦指地位和功名。
公出自宗室,位登台鼎。
《后汉书·陈球传》
孔光鼎,而仄媚董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程器》
辛卯则冯临政,时负海内重望,自其鼎。
·沈德符·《野获编·科场二·北场口语之多》
〔世胄子弟〕非甚不肖,其鼎。
·沈德符·《野获编·礼部一·国初荫叙》
其鼎,勿同乎流俗。
·严有禧·《漱华随笔·忍庵先生》
8.
比喻三方并立之势。参见“鼎立”、“鼎足”。
9.
最;顶。
参见“鼎能”。
这两点怕不是鼎,那一也欠十成。
·冯惟敏·《仙子步蟾宫·十劣》曲
10.
量词。
其有戚者,必之酒四石,肉四鼎。
《管子·轻重乙》
前路上,原铁炉一鼎。
《英烈传》第十二回
11.
副词。表示正在进行或正处于某种状态。相当于“正”、“正当”、“方”。参见“鼎盛”、“鼎來”。
12.
姓。宋有鼎澧。见《奇姓通》。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甲骨文
金文
大篆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二字词
  • 鼎力
  • 鼎盛
  • 鼎沸
  • 钟鼎
  • 宝鼎
  • 九鼎
三字词
  • 毛公鼎
  • 定鼎门
  • 三足鼎
  • 三鼎甲
  • 五鼎食
  • 五鼎烹
四字词
  • 一言九鼎
  • 三足鼎立
  • 人声鼎沸
  • 钟鸣鼎食
  • 大名鼎鼎
  • 革故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