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í
shī
常用释义
1.
放松。
  • 近义
  • 反义
  • 例词
    松弛
2.
解除。
  • 例词
    弛禁
    废弛
详细释义
1.
放松弓弦。
王不为乐,此譬之犹马驾而不税,弓而不弛,乃非有血者之所不能至邪!
《墨子·三辩》
弧弓弛而不兮,孰云知其所至。
·东方朔·《七谏·谬谏》
角弓弩,解其徽竹木弓弩,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杂说》
2.
解除。
二文之,弛周室之
《左传·昭公三十二年》
夏四月,大旱,蝗。令,弛山
《汉书·文帝纪》
其武刑,我德心。
·柳宗元·《平淮夷雅》之二
及道宗即位,以为靴带也者,用之可以华国,遂其禁。
·程大昌·《演繁露·徐吕皮》
值耿氏藩福建,海禁弛,乃招客民。
·俞正燮·《癸巳类稿·台湾府属渡口考》
3.
松懈;放纵;松弛。
物多末奸胜则国必削。
《商君书·靳令》
吾不如嗣宗之,而有慢弛之
三国 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淫以哀,其志弛以肆。
·韩愈·《送孟东野序》
此间已较安静,但关于北方的消息则多,时弛时紧,但我看大约不久会告一段落。
鲁迅·《书信集·致曹靖华》
4.
延缓。
参见“弛期”。
旱,诸处,以其水溉民田。
《金史·宣宗纪上》
5.
减弱。
之,以色事人者,色衰而弛。
《史记·吕不韦列传》
公遂舟,雨少弛,夫奏功。
·韩愈·《南海神庙碑》
6.
舍弃;放下。
参见“弛縣”、“弛擔”。
在一而已。
《韩非子·内储说上》
君子弛其,而敬其美。
《礼记·坊记》
芟繁剪,弛于负担
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镕裁》
尤大怒:“何复为诳语邪!我固曰当弛,妄云云者,加以重。”
·祝允明·《语怪·重书走无常》
7.
毁坏;败坏。
文公欲弛孟文子之宅。
《国语·鲁语上》
法守正,反下于理,臣恐化由是而
《后汉书·吴良传》
阮籍之行,而觉礼教崩弛之所由。
·干宝·《晋纪总论》
八柱正,四维弛而更
·吴兢·《贞观政要·君道》
8.
脱落。
垂之,有而隧。枝格之,有而弛。
《淮南子·说林》
9.
改易;更换。
弛,易也。
《尔雅·释诂》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形近字
与“弛”字右部件相同,均为“也”
全部
二字词
  • 松弛
  • 弛禁
  • 弛弓
  • 弛缓
  • 遗弛
  • 懈弛
三字词
  • 弛刑徒
四字词
  • 一张一弛
  • 张弛有度
  • 色衰爱弛
  • 张而不弛
  • 弛而不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