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
荆
常用释义
1.
名
落叶灌木,枝条坚韧,可用来编筐、篮、篱笆等,果实可入药。
例句
走过长满
荆
棘的山路,我们终于到达了峰顶。
2.
名
荆条,古时用作刑具。
例词
负荆请罪
例句
他决定负
荆
请罪,向对方诚挚道歉。
3.
名
谦词,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
例词
荆室
拙荆
4.
名
春秋时楚国的别称。
5.
名
姓。
详细释义
简
繁
1.
落叶灌木。种类甚多,如紫荆、牡荆。
声
子
将
如
晋
,遇之于
郑
郊,班荆相
与
食,而言
复
故。
注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三荆
欢
同株,四
鸟
悲
异
林。
晋
·
陆机
·
《豫章行》
庭中栽得
红
荆
树
,十月花
开
不待春。
唐
·
元稹
·
《红荆》诗
霜
净
沙乾
雁鹜鸣
,路旁但
见
棘
与
荆。
元
·
郝经
·
《化城行》
2.
荆条。古代用为刑杖。
王伏。葆申束
细
荆五十,跪而加之
于
背。
《吕氏春秋·直谏》
肉袒
负
荆。
注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
对人称己妻的谦词。
1
参见“荆釵布裙”、“拙荆”。
叟指
妇
云:“此
为
老荆。”
清
·
蒲松龄
·
《聊斋志异·青凤》
4.
荆山的简称。
荆及衡
阳
惟荆州。
注
《书·禹贡》
5.
古九州之一荆州的简称。
割周楚之
丰
壤,跨荆豫而
为
疆。
注
《文选·张衡〈南都赋〉》
6.
古国名。春秋时楚国的旧称。
戎狄是膺,荆舒是
惩
。
《诗·鲁颂·
𮤲
宫》
秋,九月,荆
败
蔡
师于
莘。
注
《春秋·庄公十年》
7.
姓。战国时燕有荆轲。见《史记·刺客列传》。
源:
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二字词
荆棘
负荆
问荆
披荆
黄荆
荆州
三字词
荆山玉
紫荆山
荆三棱
荆棘剌
荆州识
荆棘列
四字词
披荆斩棘
负荆请罪
班荆道故
荆棘载途
识荆恨晚
荆钗布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