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释义
1.
表示反问,相当于“哪里”。
  • 例句
    先生盛情邀请,能却之?
详细释义
1.
副词。
表示反诘。相当于“豈”、“難道”。
然,尝试言之。庸知吾所知之非不知邪?庸知吾所不知之非知邪?
《庄子·齐物论》
在昔心,良辰可待?
·陶潜·《读山海经》诗之十
卜不吉,神讵无知乎?我自之。
《新唐书·突厥传上》
汪蛟比部懋麟,尝诵东坡“春江水暖先知”句,西河在座,怫然曰:“鹅讵后知耶?”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五
表示否定。相当于“無”;“非”;“不”。
至如一去绝国期。
《文选·江淹〈别赋〉》
非拾羽,讵贻椒。
南朝·梁简文帝·《三月三日率尔成诗》
制立事,各有其乐为此者,讵几人也。
《北史·卢玄传》
曾。
讵几时,朔望忽复尽
·潘岳·《悼亡诗》
暑往讵几时,凉亦云
·王安石·《九日随家人游东山》诗
2.
连词。
假如;如果。
且唯人能外患,又人,必偏而可。
《国语·晋语六》
相当于“抑或”。表示选择。
梦见薪者之得鹿邪?有薪者邪?今真得鹿,是若之真邪?
《列子·周穆王》
命兮,蔽罪以塞?惟身而无后兮,前志未可。
·柳宗元·《惩咎赋》
3.
岂料。
事既竣,余妄意必第,自后当料理姬事以其志。十七日忽家母舟抵江干……遂不及姬商去留。
·冒襄·《影梅庵忆语》
一天,又写个条子去苟才出来谈谈接了回,又是推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〇一回
4.
通“”。大。
商丘信然,遂先投下,形若飞鸟扬于地,无毁。范氏之偶然,未怪也。
《列子·黄帝》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形近字
与“讵”字右部件相同,均为“巨”
全部
二字词
  • 讵料
  • 何讵
  • 讵得
  • 讵期
  • 庸讵
  • 讵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