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释义
1.
粽子,一种食品,用竹叶或苇叶包裹糯米,扎成三角锥体或其他形状,煮熟后食用。我国民间端午节有吃粽子的习俗。
  • 例句
    端午节期间,他买了好几种口味的子。
详细释义
1.
亦作“”。粽子。
屈原五月五日投汨水,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子米,投水以祭之。建武中,曲忽一士人,自云三大夫,曲曰:“当见祭,甚善。常年。今若有惠,以楝塞其上,以彩丝缠之,此二物蛟。”曲依其言。今五月五日作粽,并带、五花遗风也。
南朝 梁·吴均·《续齐谐记》
禹泣辜表仁,菲食旌,服玩果粽,足以致
《南史·齐竟陵文宣王子良传》
闹渔和角香。
·姚合·《夏夜宿江驿》诗
端五,更同解
·陆游·《过邻家》诗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形近字
与“粽”字右部件相同,均为“宗”
全部
二字词
  • 粽子
  • 楚粽
  • 黍粽
  • 健粽
  • 角粽
  • 解粽
三字词
  • 鬼目粽
  • 九子粽
  • 益智粽
  • 粽心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