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释义
1.
两次;第二次。
  • 例词
    再拜
    再版
  • 例句
    这本书籍版后又增添了不少新内容。
2.
表示动作将在一段时间后出现。
3.
表示两个动作的前后关系。
  • 例句
    你们不用太着急,吃完饭走也不迟。
4.
更;更加。
5.
重现;继续。
  • 例词
    良机难再
6.
表示动作、行为重复、继续,多指未实现的或持续性的动作、行为。
  • 例词
    再读一遍
  • 例句
    无论你怎么解释,他也不会相信你。
7.
表示另外有所补充。
  • 例词
    再则
8.
姓。
详细释义
1.
两次;第二次。
也泛指多次。
我惟其教告之,我惟要之,至于再,至于三。
《书·多方》
光凡御史大夫、丞相各再。
《汉书·孔光传》
三剖郡符,五入卿寺,再三公。
《隶释·汉太尉陈球碑》
其外援者三,其城中兵者再。
·魏源·《圣武记》卷六
许多观众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求她表演。
柯岩·《奇异的书简·东方的明珠》三
该员(革党参谋领袖)亦大二人为贼,直认为大呼天者再,大呼大汉万岁者再,之流
张篁溪·《辛亥革命信录》
2.
重复;再现。
往者不悔,者不豫,言不再,流言不
《礼记·儒行》
不可再,百年忽我遒。
三国·魏·曹植·《箜篌引》
当时嫛婗情罗缕纪存。然而汝已不在人则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
·袁枚·《祭妹文》
3.
另外。表示有所补充。
戚叩角而歌,桓公举为上卿。再有
·《渔樵记》第一折
我看他《塞上》一首,内一云:“大漠孤直,河落日。”想来烟如何直?……再有:“日落江湖白,潮天地青。”“白”、“青”两个字,也似理。
《红楼梦》第四八回
再,如来函,可寄“日本陆前国仙台市土樋百五十四番地宫川方”为要。
鲁迅·《书信集·致蒋抑卮》
4.
然后。表示一个动作将在某一情况下出现。
家女,你欲要我你也,你一盆水……直等的你收完再成姻眷。
·《渔樵记》第四折
冷得很,你且吃杯酒再去。
《红楼梦》第五十回
为了叙述的便利起见,我在这里先说矛盾的普遍性,再说矛盾的特殊性。
毛泽东·《矛盾论》二
5.
用于否定词之前,表示永远。
鳌鱼脱却金去,尾摇再不回。
《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
,再不侵晨笛飘韵
·徐大椿·《洄溪道情·哭亡三子燝》
咱们一家人,都高高兴兴地建设咱们的社会主义,再也不三天两头地闹嘴吵架了。
田心上·《妯娌之间》
6.
若;如果。
我掂着这么体沉,再不是木,一定是黄松做的。
《红楼梦》第四一回
你再不走,船了,你又没有铺盖,又没有盘缠,外人拿你吊起我可不管。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〇七回
7.
犹一点。加强否定句语气。
〔行者〕心中埋怨道:“父偌大年,再不得事。”
《西游记》第三三回
小弟自那日想起,直想到如今,再不得明白。
·李渔·《蜃中楼·述异》
8.
从;从来。用在否定词之前,以加强语气。
〔段璞〕自幼明,曾噪神童之,九,直到十九,做了十年秀才,再不出来应举
《十二楼·鹤归楼》第一回
上官氏生得千百媚,又且惠端,自十四岁进马氏之,到二十四十年中,夫妻口,恩爱异常,再不曾有一句商的
《连城璧》卷九
9.
犹一定;绝对。
〔薛蟠〕一回头见了湘,如奇珍,忙笑道:“我你是再不失信的。”
《红楼梦》第四七回
10.
更;更加。
如果有人想真正诊治自己的毛病的话,我劝他把这副对子记下来,或者再勇敢一点,把它贴在自己房子里的墙壁上。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孩子,你可要说实话,妈经不起再大的事啦。
曹禺·《雷雨》第三幕
11.
通“”。语首助词。
海有,巢于蚊睫,再乳再,而为惊
《晏子春秋·外篇下十四》
𬴂骖倦路,再
《文选·曹植〈应诏〉诗》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甲骨文
金文
大篆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形近字
与“再”字部件相同,均为“冉”
全部
二字词
  • 再来
  • 再说
  • 再会
  • 再次
  • 再见
  • 再现
三字词
  • 再保险
  • 再生水
  • 再生产
  • 再来人
  • 再利用
  • 再就业
四字词
  • 东山再起
  • 再接再厉
  • 时不再来
  • 恩同再造
  • 再衰三竭
  • 再造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