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释义
1.
水干;枯竭。
  • 例词
    干涸
    枯涸
详细释义
1.
水枯竭。
〔仲秋之月〕杀气浸盛,阳气日衰,水始涸。
《礼记·月令》
为无本,七八月之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
《孟子·离娄下》
山不童,不涸。
《汉书·公孙弘传》
一日大雷,有金龙从出,随云而升,斗大片,水涸。
·李中馥·《原李耳载·潭险龙升》
因为我有这不涸的,永远不涸的流泉,在我深深的,深深的心涧之中缭绕。
郭沫若·《述怀》诗
2.
竭;尽。
错国于之地,积于不涸之,藏不竭之府。
《管子·牧民》
男子八八六十四,女人七七四十九血既衰,耳目之明减矣;日又久,血涸矣。故人至上寿虽无疾病亦死。
·郎瑛·《七修类稿·义理·脾胃视听》
3.
堵塞。
参见“涸塞”。
悲太山之隍兮,孰江河之可涸。
《楚辞·东方朔〈七谏·谬谏〉》
4.
通“”。参见“涸凍”、“涸陰”。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形近字
与“涸”字右部件相同,均为“固”
全部
二字词
  • 干涸
  • 涸塞
  • 枯涸
  • 涸溜
  • 涸冻
  • 涸鲋
三字词
  • 涸辙鱼
  • 涸辙鲋
四字词
  • 涸辙之鲋
  • 涸辙之鱼
  • 涸泽而渔
  • 枯鱼涸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