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释义
1.
东西。
  • 例词
    庞然大物
    动物
    植物
    生物
    文物
    货物
  • 例句
    仙人掌是一种耐旱植,可以在沙漠中生长。
2.
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对的环境。
  • 例词
    待人接物
    横遭物议
  • 例句
    她在待人接方面表现得很得体,赢得了大家的好感。
3.
指文章或说话的实际内容。
  • 例词
    言之有物
4.
姓。
详细释义
1.
杂色牛。
三十物,具。
《诗·小雅·无羊》
2.
引申指杂帛
司常掌九旗之物名,各有以待事: 日月常,交龙为旗,通帛为旃物,熊虎旗,为𭤰,󰍍蛇旐,全羽旞,析羽旌。
《周礼·春官·司常》
古者谓杂物,由物本色牛之名,推之以名帛。《·小雅》曰:“三十物,具。”……谓杂色牛三十也。由色牛之名因之以名帛,更因以名有不之庶物,斯文字引申之通例矣。
王国维·《释物》
3.
古代九旗之一。参见“九旗”。
4.
泛指万物
天生民,有物有
《诗·大雅·民》
者物之始。
《礼记·中庸》
物,流不兮。
《文选·班固〈幽通赋〉》
5.
与“”相对的他物。
则观天,俯则观地……近取身,物,是始作八卦。
《易·辞下》
其本在人心之感物也。
《礼记·乐记》
情以物以情
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物色》
自其不者而之,我皆无尽也。
·苏轼·《前赤壁赋》
化如大路,物我相遭。
·元好问·《万化如大路》诗
6.
指具体的或个别的物品。
贡盐黹,海物惟
《书·禹贡》
蜀中西南高山之上,有物猴相七尺,能作人行,善走逐人。名曰豭国、一名化。
·干宝·《搜神记》卷十二
郊常池上宾调,忽芰荷有物跳出岸。
·冯贽·《云仙杂记》卷十
且夫天地之,物各有主,苟非我之所有,一毫而莫取。
·苏轼·《前赤壁赋》
7.
种类。
辨六种马一物,戎一物,齐马一物,道一物,田一物,驽马一物。
《周礼·夏官·校人》
牧人,掌牧六牲而阜蕃其物。
《周礼·地官·牧人》
事有其物,物有其容。
《左传·昭公九年》
如草木之也,各以其物。
《国语·晋语六》
螭者物也。
·王充·《论衡·订鬼》
8.
事务;事情。
二曰物,物以官。
《逸周书·五权》
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夫人有德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人,公子忘之也。
《史记·魏公子列传》
绝迹念物,良契心
·元稹·《春遣兴》诗
卿出入相垂三十年,以小物尚勤元老?
·苏轼·《赐韩绛上表乞致仕不允诏》
9.
事物的内容、实质。
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易·家人》
言有物而行有格也。
《礼记·缁衣》
稽古今,言皆有物。
·王韬·《瓮牖谈·日本宏光》
10.
颜色。
以五之物,辨吉凶。
《周礼·春官·保章氏》
收皮效物,债车
《穆天子传》卷三
11.
标志。
氏之甲有物,吾未敢以出。
《左传·定公十年》
12.
辨识;选择。
度厚薄,仞洫,物土方。
《左传·昭公七年》
是故疆理天下,物其土宜,知其利害。
《隋书·经籍志二》
公物其世出,其弟昆,皆是,亦流涕,饶与钱
··《中奉大夫薛公墓志铭》
13.
人;众人。
荀吴谓韩宣子曰:“不能救,又不能救蔡,物以无亲。”
《左传·昭公十一年》
于众问陆士衡:“陆逊陆抗是君何物?”
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
既神自得,不物交。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洛水》
彼以急病告,勿与则已矣,而恶声辱之,是为绝物,不仁甚矣……彼以善意,勿受已矣,而戾之,是傲物,无礼甚矣。
·沈作·《寓简》卷六
山人太初……朗姿美髯,风尘外物也。
·顾起纶·《国雅品》
14.
特指鬼魅精怪。
桑君〕乃出其怀予扁:“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知物矣。”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汝南有季山者,素善卜卦,言家有老青狗物。
·应劭·《风俗通·怪神·世间多有精物妖怪百端》
向者物何如?乃令君怖耶?”曰:“其身如兔,眼如,形甚可
·干宝·《搜神记》卷十七
当读为魅。《文九篇上·鬼部》云: ,老物精也。或作魅……字从鬼,而人死鬼者不同。云物亦鬼,非也。
杨树达《汉书窥管·宣元六王传》“或明鬼神,信物怪”
15.
通“”。
君道何如?利而物利章。
《吕氏春秋·恃君》
16.
见“物穆”。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甲骨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形近字
与“物”字右部件相同,均为“勿”
全部
二字词
  • 动物
  • 礼物
  • 物质
  • 食物
  • 物色
  • 猎物
三字词
  • 农作物
  • 博物馆
  • 氯化物
  • 食物链
  • 暗物质
  • 无机物
四字词
  • 物是人非
  • 格物致知
  • 暴殄天物
  • 物极必反
  • 探囊取物
  • 物美价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