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释义
1.
受人压迫、剥削、役使,没有人身自由的人。
  • 反义
  • 例词
    奴隶
    奴仆
    农奴
2.
像对待奴隶一样地(蹂躏、使用)。
  • 例词
    奴役
3.
对有某种特点的人的蔑称。
  • 例词
    洋奴
4.
古代女子的自称。
  • 例词
    奴家
详细释义
1.
丧失人身自由,为主人从事无偿劳动的人。
后多指男奴。
其奴,男子入于罪,女子入于舂稿
《周礼·秋官·司厉》
箕子之奴。
《论语·微子》
田事此奴,必同食。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而布人所略燕。
当问奴,织当访婢。
《宋书·沈庆之传》
(扶桑)法……在北者,男女相配,生男八岁为奴,生女九岁为婢。
《梁书·诸夷传·东夷》
一奴长须不裹,一婢赤脚老无齿
·韩愈·《寄卢仝》诗
先祖有小奴名大月,年十三四,尝随村人罩河中,得一大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
2.
使之为奴;奴役。
典刑,囚奴正士。
《书·泰誓下》
仲翔为蛮所奴,三逃三
《新唐书·忠义传上·吴保安》
彼既屠我归顺良民,又奴其妻子耶!
《清史稿·太宗纪一》
那时的成吉思还不是我们的汗,倒是俄人被奴的资格比我们老。
鲁迅·《且介亭杂文·随便翻翻》
3.
对人的鄙称。
霸得,封奏之。帝笑曰:“狂奴故也。”
《后汉书·逸民传·严光》
安引追武曰:“叛逆胡奴!要此奴,然后斩刘贡!”
《晋书·刘曜载记》
4.
自称的谦词。
后世为妇女自称。
方言中之第一人称。
是偷臣,如智臣,向王首:“此珠者,奴盗取。”
《撰集百缘经》
方歌,不解奴愁。
《敦煌变文集·王昭君变文》
来难,教郎恣意
南唐·李煜·《菩萨蛮》词
花若如奴,花语无
·张先·《菩萨蛮》词
太妃垂与群语犹奴。
《宋史·忠义传六·陆秀夫》
若惜奴一,有大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二
只得奴招了一女婿,老送
《西游记》第二七回
今朝奴城格辰光,倒三起拦舆格呀!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一回
5.
我国古代少数民族臣下对其主的自称。
焘还至湖,爽等曰:“奴南有,每兵,常虑祸墓,乞共迎都。”虏群其主奴,国称臣也。
《宋书·鲁爽传》
如今之所者,若中州名羌,易臣以奴,呼母云姊……阅诸志》,了然可知。
·刘知·《史通·杂说中》
6.
动、植物及其他杂物名所带的缀词,具有喜爱的感情色彩。如称猫为狸奴,竹夫人为竹奴、青奴,橘子为橘奴,头发为乌奴等。
7.
通“”。
今有固马于此,又有奴四隅之轮于此,使子焉,子何乘?
《墨子·鲁问》
8.
通“𣹤”。水停滞不流。
见《说文通训定声·豫部》。
奴城内西北隅,有水而不流……或云水黑曰,不流曰奴。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滱水》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甲骨文
金文
大篆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形近字
与“奴”字右部件相同,均为“又”
全部
二字词
  • 奴婢
  • 奴隶
  • 房奴
  • 奴才
  • 匈奴
  • 蟹奴
三字词
  • 守钱奴
  • 念奴娇
  • 刘寄奴
  • 昆仑奴
  • 奴隶主
  • 奴隶制
四字词
  • 奴颜婢膝
  • 奴颜媚骨
  • 牧猪奴戏
  • 入主出奴
  • 狂奴故态
  • 奴颜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