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释义
1.
高等植物茎干下部长在土里的部分,能固定植物,吸收养分,有的还能贮藏养料。
  • 例词
    根深蒂固
    草根
    树根
    须根
  • 例句
    植物发达的须可以帮助其更好地吸收养分和水分。
2.
物体的基部。
  • 例词
    根底
    根基
    墙根
    牙根
3.
事物的本源;人的出身底细。
  • 例词
    刨根问底
    根源
    病根
    祸根
4.
比喻子孙后代。
  • 例词
    独根
5.
依据。
  • 例词
    有根有据
    根据
    存根
6.
彻底地。
  • 例词
    根绝隐患
    根除
    根治
  • 例句
    有关人员经过大力排查,除了火灾隐患。
7.
数学上指方根或代数方程的解。
8.
化学上一般指带电的原子团。
  • 例词
    硫酸根
    铵根
9.
用于细长的东西。
10.
姓。
详细释义
1.
植物生长于土中或水中吸收营养的部分。
又如: 树老根多,人老话多。
〔水〕集草木,根得其度,得其得其量。
《管子·水地》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三国 魏·曹植·《七步诗》
列暗根,狂剧时穿壁。
·韩愈·《和侯协律咏笋》
者,以根老而尚青,名稻而实则草也。
·李诩·《戒庵老人漫笔·己未岁荒》
2.
事物的本源;根由;依据。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老子》
物有所生,而知守其根。
《淮南子·原道》
生科之士,皆束,游谈无根。
·苏轼·《李氏山房藏书记》
这困难的根,我以为就在汉字。
鲁迅·《花边文学·汉字和拉丁化》
3.
植根。
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心。
《孟子·尽心上》
故王氏之擅朝廷,能窃号位,而不根民。
《汉书·叙传上》
机阱心,而弗自
·岳珂·史·机心不自觉》
闻将军替天行道,忠根心。
《水浒传》第九十回
4.
杜绝;根除。
福之所生,是故慎小事微,非索以根之。
《管子·君臣下》
外患,深内疾,若攻之不根,是疾疴心腹也。
《后汉书·西羌传·湟中月氏胡》
5.
根究;追究。
之始性,根古人之终义
·皮日休·《十原系述》
闻颇有言事者,其间岂无切中病?而朝廷而行之,是亦收虚言而不根效也。
·苏舜钦·《诣匦疏》
直候根到物,然令元告事主官一同封下
《元典章·刑部十一·评赃》
6.
物体的下部、基部。
亦指物体的前边、边沿。
根菊花好沽酒,空衣可
·韩愈·《赠崔立之评事》诗
然埽能激水,俯𫜩堤根。
·梅曾亮·《栗恭勤公传》
老初脸红到耳根,脑盖冒热气。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十八
生石洞,出山根。
北周·庾信·《明月山铭》
西树后庭根,处处寻芳有折痕。
·薛能·《柳枝词》之四
到沙家店南山根,已是三点过一刻钟了。
柳青·《铜墙铁壁》第十八章
7.
谓延续后代的子孙。
她自己只有这么个外孙,而程家又只有这么一条根,她绝对不能大撒手儿任着长顺的意儿爱干什么就干什么。
老舍·《四世同堂》三六
8.
通“”。参见“根底”、“根前”。
9.
根本地;彻底。参见“根究”、“根治”、“根絶”。
10.
佛学名词。
佛家指能产生感觉、善恶观念的机体或精神力量。如眼、耳、鼻、舌、身、意为六根。
大拯羸饿,以信根。
·苏轼·《祭佛陀波利文》
生有福福,根利不同,之字句多寡不同,之之延促不同。
·龚自珍·《妙法莲华经四十二问》
生殖器。
中捉根,呼是乳,即便之,望得其乳。
《百喻经·驴乳喻》
四天下人,若行欲,二根相到,流出不净。一切诸龙、金翅等,若行欲,二根相到,但出风气,即得通,有不净。
《法苑珠林》卷六
那些非洲木雕,在男性的“根”的处理上,无一例外地含蓄。
迟子建·《非洲木雕的“根”》
11.
量词。用于条形物。
,二千一百六十根,三十,六四千八百根。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槐柳楸梓梧柞》
人肩四根已,亭午下山麓。
·杜甫·《课伐木》诗
只是每一条骨髓中,每一根血管里,每一颗细胞内,都燃烧着一个原始的单纯的念头: 我要活下去。
艾芜·《人生哲学的一课》
12.
数学名词。
代数方程中未知数的值,或称代数方程式的解。
方根的简称。
13.
化学名词。即带电的基。如: 硫酸根、氨根。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形近字
与“根”字右部件相同,均为“艮”
全部
泿
二字词
  • 根据
  • 根本
  • 耳根
  • 根基
  • 根除
  • 根源
三字词
  • 根据地
  • 平方根
  • 压根儿
  • 劣根性
  • 一根筋
  • 命根子
四字词
  • 落叶归根
  • 根深蒂固
  • 盘根错节
  • 六根清净
  • 斩草除根
  • 刨根问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