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释义
1.
用具的总称。
  • 例词
    瓷器
    木器
    容器
    武器
  • 例句
    这个特种兵的武是一把匕首。
2.
器官,生物体中具有独立生理机能的构成部分。
  • 例词
    生殖器
    消化器
3.
指人的度量、才能。
  • 例词
    大器晚成
    器量
  • 例句
    他这个人的量很大,从不跟人斤斤计较。
4.
重视;看重。
  • 例词
    器重
详细释义
1.
用具;器具。
物致用,立成器以天下利。
《易·辞上》
不作用之器,即赋敛省。
《汉书·公孙弘传》
工之家一,而用器之家六。
·韩愈·《原道》
之存器者,唯琴音中有一二。
··《春渚纪闻·古声遗制》
器,坐蒲团细酌。
·𫟲·《游鼓山记》
看着一棵小树长大成材,一块顽石雕琢成器,能在人心里引起多少美感,增添多少力量!
柯岩·《奇异的书简·她爱——祖国的明天》
2.
古代标志名位、爵号的器物。
亦指官职、爵位。
唯器名,不可以假人。
《左传·成公二年》
闻为国者慎器名,家者畏怨重
《后汉书·来歙传》
察御史路,劾知政事伯通引用人李浩,以公器私恩。
《续资治通鉴·宋宁宗庆元四年》
3.
指宝器。鼎彝等传国之重器。亦指政权。
主器者莫若子,故受之以《震》。
《易·序卦》
食白雉,肥鬯草,不能除凶,金鼎之器,安能辟
·王充·《论衡·儒增》
非以私世之;主器者莫若子,兹本百王之
·王应麟·《困学纪闻·评文》
4.
指躯体或器官。
哀哀建威,身伏斧;悠悠烈,覆军丧器。
《文选·潘岳〈马汧督诔〉》
其中有捉者,有捉耳者,有捉尾者,有捉者,有捉器者。
《百喻经·驴乳喻》
听说有呼吸器病的人,欲情最容易奋兴,这大约是真的。
郁达夫·《过去》
5.
指有形的具体事物。与“道”相对。
亦指外形。
形而上者之道,形而下者之器。
《易·辞上》
官也者,道之器也。
·柳宗元·《守道论》
其器则无其道,人能言之,而固其然者也。
·王夫之·《周易外传·辞上传二》
昔在世,若武梁祠、鲁灵光殿,皆图画伟人事,而《列女》亦有像,感发兴起,由其器矣,而索其神,通其微,合其莫,心求之,仁乎哉!
·曾国藩·《圣哲画像记》
6.
度量;胸怀。
管仲之器小哉。
《论语·八佾》
先生之心,出乎日月之上;光武之器,包乎天地之外。
·范仲淹·《桐庐郡严先生祠堂记》
任重,才周明。
·苏轼·《除范纯仁守尚书右仆射制》
7.
犹性。本性。
善且由弗不善乎,此全其天器者。
《淮南子·说山》
8.
才能;能力。
瘖、、跛者、侏儒、百工,各以其器食之。
《礼记·王制》
若指瑕掩善,可用之人;苟器授任,之士。
·顾炎武·《日知录·保举》
9.
比喻人才。
大器晚成。
《老子》
嵇生以太原郭林宗竟不恭三公之命,学无不涉,名重往代,加之以知人,知人哲,盖亚圣之器也。
·葛洪·《抱朴子·正郭》
此子成,必代之器也。
《三国演义》第十一回
陈家姑少爷不成器,在外头闹得不成话,好多人都晓得。
巴金·《春》八
10.
器重;重视。
丞相官缺,臣多,上亦器其能,遂擢方进为丞相。
《汉书·翟方进传》
白敏中在郎署,未有知者。公器之,多所延,然而无资用以奉僚友。
·王谠·《唐语林·赏誉》
秦中公宰是邑,生文,深器之。
·蒲松龄·《聊斋志异·青娥》
11.
谓量材使用。
亦指使其才为人所用。
之不以道,不也;及其使人也,器之。
《论语·子路》
周者,宋之蒙人也,少老子,吏,遂世自放不仕,王公大人皆不得而器之。
·皇甫谧·《高士传·庄周》
12.
指国家的赋役。
侯之地千乘之者,器之制也。
《管子·乘马》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金文
大篆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形近字
与“器”字上部件相同,均为“吅”
全部
二字词
  • 机器
  • 器官
  • 兵器
  • 祭器
  • 乐器
  • 器重
三字词
  • 机器人
  • 浏览器
  • 加速器
  • 冷兵器
  • 窃听器
  • 核武器
四字词
  • 大器晚成
  • 投鼠忌器
  • 器宇轩昂
  • 君子不器
  • 琢玉成器
  • 宥坐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