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ìn
shēn
常用释义
1.
确实。
  • 例词
    信而有征
    信史
2.
信用。
  • 例词
    言而有信
    信守诺言
    信用
3.
相信。
  • 例词
    信赖
    信任
  • 例句
    他是个值得赖的人,一定能完成这次的任务。
4.
信奉(宗教)。
  • 例词
    信奉
    信教
    信徒
5.
听凭;随意;放任。
  • 例词
    信口雌黄
    信马由缰
    信手拈来
    信步
6.
凭据。
  • 例词
    信物
    印信
7.
按照习惯的格式把要说的话写下来给指定的对象看的东西;书信。
  • 例词
    介绍信
    证明信
    写信
    书信
  • 例句
    他们两人一直通过写来传达思念之情。
8.
音信;消息。
  • 例词
    通风报信
    信息
    音信
9.
信石。
  • 例词
    白信
    红信
10.
引信。
  • 例词
    信管
11.
同“”(xìn)。
12.
姓。
详细释义
1.
诚实不欺。
信,也。
《说文·言部》
而不忠乎?朋友交而不信乎?
《论语·学而》
以臣之愚,以宜求信之士,骨之臣,忧国如家、忘身奉上者。
·韩愈·《论今年权停举选状》
2.
守信用;实践诺言。
民之主,不忠;君之命,不信。
《左传·宣公二年》
之,申生甚好信而,又失言于众矣,欲有退,众将责焉。
《国语·晋语二》
待人所疑,赏罚信,与众共甘苦寒暑。
《新唐书·忠义传中·张巡》
3.
果真;确实。
二公及王,乃问诸事。曰:“信,噫!公命,我勿敢言。”
《书·金縢》
为农信可,居真虚
·柳宗元·《游石角过小岭至长乌村》诗
云,牡丹高六七尺,大十五。曩河南段凝之氏六十年牡丹,不及其半,信百年物也。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六·老僧》
4.
不发生差误;有规律。
度量,置法,如天地之,如列星之固,如日月之明,如四之信。
《管子·任法》
日信出信入……信者,天之期也。
·《经法·论》
穴口若井,一日之中,十溢十竭,信若潮流。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洭水》
我的王!他们讲潮汐有信,如今叫我怎样相信他呢?
闻一多·《红烛·贡臣》
5.
表明;明确。
孙贾趋进曰:“盟以信也。”
《左传·定公八年》
且夫狄,惊惧,吾鄙不儆,廪盈,四服,封疆信,君得其
《国语·晋语一》
三皇五帝之,以愉其意;下五伯名士之,以信其事。
《吕氏春秋·禁塞》
6.
信从;相信。
予一人,致天之,予其大汝。尔无不信,朕不食言。
《书·汤誓》
孟子曰:“信《》,不如》。吾《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
《孟子·尽心下》
是而不悔,非信道者,其能之?
·韩愈·《答胡生书》
他信神,必然也信鬼。
巴金·《创作回忆录》二
7.
知道;料到。
及其天子三公,而立为诸相,乃始信于异众也。
《淮南子·论》
艳阳天,看未足、已觉莺
·柳永·《抛球乐》词
年回首成禾黍,不信弧箕竟周!
康有为·《阅报闻禁中皆成茂草矣》诗
8.
任意;听任。
故明主任不信怒,主信怒不任
《荀子·哀公》
至今八九世,未有力田,悉俸禄而食耳。假令有者,皆信僮仆为之。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涉务》
人之物,其自附而信其自去,人重而物
·苏辙·《隋论》
又晓得他吐过血,更不可过度的劳动,所以不能信着自己的意儿就这么走下去。
老舍·《四世同堂》六一
9.
符契;凭证。
使人行,守操信符。信不合,及不相者,伯以上止之。
《墨子·号令》
今行而毋信,秦未可也。
《史记·刺客列传》
上士二人
《周礼·地官·序官》
告恩王,妾供,妾亦怕他番悔,已了他上直朱牌一面信。
《警世通言·陈可常端阳仙化》
10.
使者;传送公文函信的人。
自可断来信,徐徐更之。
《古诗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孝伯又言:“太尉、镇军南信,殊当忧邑。若遣信,当为护送。”
《宋书·张畅传》
信召焉。穆之京口,晨起,出陌属与
《资治通鉴·晋安帝元兴三年》
东观余论》引武帝、王右、陶居帖及《宣城》,凡言信者,皆使人。用修又引古府“有信为证,良是。
·顾炎武·《日知录·信》
11.
书信。
溉《珠》曰:“研磨墨以文,笔飞毫以信。”
《梁书·到溉传》
远书何事喜,行家信抵千金。
·李绅·《端州江亭得家书》诗之一
这都是她到上海后收到的各方面朋友的信。
茅盾·《昙》一
12.
消息;音讯。
阳气极于上,信萌乎下,上下相
·扬雄·《太玄·应》
帘听秋信,晚傍竹声归
五代·齐己·《惊秋》诗
王夫人了丫的信,也过来了,先见凤姐安静些,心下放心。
《红楼梦》第一一三回
13.
谓连宿两夜。
引申谓两天。
参见“信宿”。
有客宿宿,有客信信。
《诗·周颂·有客》
一宿舍,再宿信,次。
《左传·庄公三年》
昔夏之也,融降于崇山;其亡也,回禄信于耹隧。
《国语·周语上》
禄山卫县,遣太守遵意山致命,行信宿以俟之。
·元稹·《与史馆韩侍郎书》
予受信而能和,涉旬而苛痒绝焉。
·刘禹锡·《鉴药》
14.
即信石。指砒霜。为剧毒药物。
山某,解信……一日,以株累被逮。妻弟中,置信焉。
·蒲松龄·《聊斋志异·真生》
15.
装在器物中心的物件。如蜡烛的捻子、爆竹的引线等。
要不是他,咱那里寻徐翰林去?若不着一封𫽮戗去,可不就像了信的炮𤍤一般了?
《醒世姻缘传》第十五回
乃是洋活信,可以扭向外,将灯影逼住,照着看,分外真切。
《红楼梦》第五三回
16.
姓。
信氏,《俗通》: 魏公子信陵君之
《通志·氏族三》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金文
大篆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形近字
与“信”字右部件相同,均为“言”
全部
二字词
  • 信仰
  • 信任
  • 信念
  • 自信
  • 相信
  • 迷信
三字词
  • 信天游
  • 公信力
  • 信天翁
  • 匿名信
  • 信达雅
  • 风信子
四字词
  • 难以置信
  • 言而无信
  • 信手拈来
  • 信口雌黄
  • 信誓旦旦
  • 信马由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