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释义
1.
闭嘴不出声。
  • 例词
    噤若寒蝉
    噤声
2.
因寒冷而引起的哆嗦。
  • 例词
    寒噤
详细释义
1.
闭口。
亦谓不能出声或不许做声。
噤,口也。
《说文·口部》
吾欲汝去,口噤不能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四·艳歌何尝行》
长顾求其曹,翅垂口噤心劳劳
·杜甫·《朱凤行》
兰惊仆于地,噤不能
·和邦额·《夜谭随录·倩儿》
一个个噤着口,——有谁敢伸出头?
萧三·《片山潜的手》
哭得我噤,恐伤亲意偷悲喑。
·沈璟·《义侠记·被盗》
明之世,通倭之禁甚巷小民,至指倭相詈,甚以噤其小女云。
《明史·外国传三·日本》
2.
关闭;封闭。
有噤而莫,不山外。
《文选·潘岳〈西征赋〉》
劫深仙佛灵难救,山噤金银气
《太平天轶闻》
3.
因受寒或受惊而身体颤动。
开辟雪,欠春。高遮辞碛雁,寒噤入川人。
·李洞·《寄太白隐者》
想了又想,中火,着实难熬。噤了一噤,把牙齿咬得趷趷的
《初刻拍案惊奇》
这不是豆浆,而是新的血液,使他浑身暖和,不再发噤。
老舍·《四世同堂》
4.
见“噤吟”。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形近字
与“噤”字右部件相同,均为“禁”
全部
澿
二字词
  • 寒噤
  • 噤声
  • 噤嘇
  • 冷噤
  • 哑噤
  • 打噤
三字词
  • 打寒噤
  • 噤森森
四字词
  • 噤若寒蝉
  • 噤口不言
  • 噤舌蔽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