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ǎ
jià
xià
xiá
jie
常用释义
1.
借用。
  • 例词
    古音通假
    久假不归
    假公济私
    狐假虎威
2.
不真实的;伪造的。
  • 反义
  • 例词
    真假难辨
    虚情假意
    假话
3.
虚假的或伪造的东西。
  • 例词
    弄虚作假
    掺假
    打假
4.
姑且认定,有待验证。
  • 例词
    假设
    假定
    假说
5.
跟“使”连用,表示假设关系。
  • 例句
    如这样下去,非出事不可。
详细释义
1.
借。兼指借出和借入。
唯器名不可以假人。
《左传·成公二年》
天下……皆求假所告,而有乏之患。
三国 魏·刘劭·《人物志·七缪》
宜假以钱货其用之不
·王安石·《乞制置三司条例》
〔徐悌〕尝为周熙假人白金六
·沈周·《石田杂记》
此种书籍,我约有十五种,倘再假得一二十种,也就可以了。
鲁迅·《书信集·致郑振铎》
2.
凭借;依靠。
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者,非能水也,而江河。
《荀子·劝学》
叔末浇讹,王道陵缺,而假仁以效己,凭义功。
《后汉书·党锢传序》
火城光路,夜不假玉蟾
·司马光·《伏蒙留守相公赐示陪太师潞公东田宴集诗辄敢属和》
三老爷不假思索道:“……洋人遇着这一派,那就背时了!”
李劼人·《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十
3.
租赁;雇傭。
豪民侵陵,分田劫假。
《汉书·食货志上》
貣陂田千余顷,假民,役使千家。
又《酷吏传·成》
〔生〕稍愈,杖而能起,由是凶肆日假之令繐帷,其直以自
·白行简·《李娃传》
汉书·食志》言:“豪民侵陵,分田劫假。”民耕富人之田,而分其所收,是之分;富人之田,是之假……分、假二端,均佃民。
韦裔·《悲佃篇》
4.
授予;给予。
天假之年,而除其害。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假我年,若是,我《易》彬彬矣。
《史记·孔子世家》
遂乃开仓廪假民,用良吏,尉安牧焉。
《汉书·循吏传·龚遂》
自陛下威宰相,法令不行,备于岁时
·郭湜·《高力士传》
臣不幸有犬之疾,不胜车马驰骤。乞假臣舟楫,以便医药
《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翊武〕于民二年八月初九日就桂林丽泽门外。二十有九。使天假之以年,其造福,正未可限也。
《武昌两日记》附录叶素《开国元勋蒋翊武事略》
5.
宽容;宽饶。
之,不可假,不可失。
《史记·春申君列传》
怀忠,匹夫成其仁;杜林行,烈士假其命。
《后汉书·杜林传论》
之曰:“汝兄弟率思之人关计尔时得我父子,尚肯相假乎?”
《新唐书·宇文士及传》
倾挤不少假,权宠实菑基。
·高启·《寓感》诗之七
于勋戚故所假,猜忌不至,而能有爱于民乎?
·陈天华·《中国革命史论》第二章第四节
6.
不真;虚假。
庾太尉风仪伟长,不轻举止,人皆以假。
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
假色迷人若是,真色迷人应过此。彼真此假俱迷人,人心重真。
·白居易·《古冢狐》诗
二行者在一,果是不分真假。
《西游记》第五八回
真假是非,不暇分辨。
·陈天华·《中国革命史论》第二章第二节
当然我写不出他那样的作品,不过把笔当作火、当作剑,歌颂真的、美的、善的,打击假的、丑的、恶的,希望用作品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所贡献——这样的理想,这样的抱负,这样的愿望我也是有的。
巴金·《怀念集·悼方之同志》
7.
伪托;假冒。
鬼神、日、卜筮以疑
《礼记·王制》
操大喜,先人往袁术处,次假天子人往徐州。
《三国演义》第十四回
士大人若不嫌屑,假由,到京也好。
《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
8.
代理;非正式。旧时官吏代理政事,真除以前称假。
亦谓授以代理官职。
乃相共立羽假上将军
《史记·项羽本纪》
海王越之收兵下邳也,假帝辅国将军
《晋书·元帝纪》
永王江陵大都督,假岘为长史。
《新唐书·宗室宰相传·李岘》
董昌就假钱镣以兵使之
《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
9.
谦词。指名不副实。
至臣之身,复备列位,假历将帅,守持一隅。
《后汉书·窦融传》
10.
暂且;权宜。
自河以北,百姓困,外内有役,并兴,宜假,以救急。
《晋书·宣帝纪》
11.
假如;即使。
田子方虽贤人,然而非有土之君也,君常齐礼,假有贤于子方者,君又何以加之?
·刘向·《新序·杂事四》
帑耗竭,。假遇水旱,人须赈给,不时军兴,士待资装,陛下何以具之?
《新唐书·韦嗣立传》
美姑姑,假到昭院,家姊妹,何足得!
·蒲松龄·《聊斋志异·邵女》
12.
《墨子》中的逻辑术语。相当于假说或假言判断的前件。
假者,今不然也。
《墨子·小取》
13.
通“”。
大。
王假有家。
《易·家人》
琼毂错衡,英假只。
《楚辞·大招》
福。
主不祭,不旅不假,不祭,不配。
《礼记·曾子问》
神祇降假,享福疆。
《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一·晋迎送神歌》
14.
通“”。疾病。
肆戎疾不殄,烈假不遐。
《诗·大雅·思齐》
15.
古国名。
假人之亡
《庄子·山木》
16.
姓。汉有假仓。见《汉书·儒林传·张山拊》。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形近字
与“假”字右部件相同,均为“叚”
全部
二字词
  • 假如
  • 假装
  • 假象
  • 假设
  • 假日
  • 假想
三字词
  • 假节钺
  • 通假字
  • 假分数
  • 假大空
  • 假惺惺
  • 片假名
四字词
  • 虚情假意
  • 狐假虎威
  • 不假思索
  • 假手于人
  • 弄虚作假
  • 假公济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