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释义
1.
古代兵器,形状像板斧而较大,刃部呈弧形,有长柄,金属或玉石制成,多用于仪仗。
详细释义
1.
古兵器。圆刃,青铜制。形似斧而较大。盛行于殷周时。又有玉石制的,多用于礼仪。
一人冕,执钺,立于西堂。
《书·顾命》
自把以伐昆吾,遂伐桀。
《史记·殷本纪》
公子公武,公一俱授弓为将
·韩愈·《司徒兼侍中书令赠太尉许国公神道碑铭》
2.
用兵器或刑具来砍斫。
令私铸铁左趾。
·魏源·《圣武记》卷十四
3.
星名。
气为政,前张后极,左角右
《鹖冠子·天则》
水事。其西曲星曰
《史记·天官书》
于钺于锧井,德成衡。
·杨炯·《浑天赋》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二字词
  • 黄钺
  • 节钺
  • 玉钺
  • 斧钺
  • 玄钺
  • 钺斧
三字词
  • 假节钺
  • 假黄钺
  • 赐斧钺
  • 赐𫓧钺
  • 桥公钺
四字词
  • 不避斧钺
  • 白旄黄钺
  • 斧钺之诛
  • 刀锯斧钺
  • 铁钺截箸
  • 斧钺兵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