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án
常用释义
1.
四个基本方向之一,早晨面对太阳时右手的一边。
  • 反义
  • 例词
    南方
    南风
    南极
    坐北朝南
  • 例句
    方的气候温暖潮湿,很适合水稻生长。
    这个房子坐北朝,室内采光非常充足。
2.
特指我国南方。
  • 例词
    南货
    南式
  • 例句
    这家小店的货品质优良,价格也比较合理。
3.
姓。
详细释义
1.
方位名。和“”相对。
南有樛木,葛累之。
《诗·周南·樛木》
淮、,皆知曲折;入海者,不南北。
·王充·《论衡·须颂》
喜君眸子重清朗,手城南历旧游
·韩愈·《赠张十八助教》诗
汽车愈走愈快,沿着北苏州路向东走,到了外白渡桥转弯朝南。
茅盾·《子夜》一
2.
南方;南国。
现代又因发展中国家多在南半球,习称“南方”,省称“南”;发达国家多在北半球,习称“北方”,省称“”。
南有木,不可休息。
《诗·周南·汉广》
歌,操南音。
《文选·左思〈吴都赋〉》
我官南今几时尝尽溪茶山茗。
·苏轼·《和钱安道寄惠建茶》诗
淮徐道了一架公文原差,押着汪公子回南。
《梼杌闲评》第三九回
大军西去气如虹,一局南天战又重。
陈毅·《三十五岁生日寄怀》诗
中巴战略伙伴关系已成为南南合作的典范,日益具有全球影响和战略意义。
《南方日报》2011.4.13
3.
南去;向南行。
日南,景短多暑。日北,多寒。
《周礼·地官·大司徒》
不欲弘南,乃遣将孙漱、高仇等袭杀之。
《南史·夷貊传下·高句丽》
河自西出而南,又折,然北注海。
·曾巩·《本朝政要策·黄河》
雷雨沿长岭自南而北,黄昏以前雨头已到了小阜附近。
沈从文·《八骏图·过岭者》
4.
古代南方舞乐的名称。
以雅以南,以不僭。
《诗·小雅·鼓钟》
干,大胥之;龠师学戈,龠师之。胥鼓南。
《礼记·文王世子》
夷之曰朝,南夷之曰南。
·班固·《白虎通·礼乐》
南夷之曰南。
章炳麟·《辨诗》
5.
官爵名。后多作“”。
伯,南也。王而卑之,是不尊也。
《国语·周语中》
伯,男南也,而使公侯之也。
《孔子家语·正论解》
6.
明代对今南京的省称。
〔永〕十八年定都北京,行部及六曹,以六部官移之北,不行在。其留南京者,加“南京”字。
《明史·职官志一》
一南兵部都署外主事以考察去者。
·王世贞·《觚不觚录》
7.
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对女子的美称。
诏,有时并不表示身份,而只是对男子的美称。同样的,南,是对女子的美称。
《中国民间故事选·诏三路与南亚斑》原注一
8.
姓。唐有南霁云。见《新唐书·忠义传上》。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甲骨文
金文
大篆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二字词
  • 南瓜
  • 南方
  • 南部
  • 河南
  • 南宋
  • 江南
三字词
  • 指南针
  • 南歌子
  • 南半球
  • 南天门
  • 闽南话
  • 江南好
四字词
  • 南柯一梦
  • 南辕北辙
  • 走南闯北
  • 寿比南山
  • 南来北往
  • 南征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