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释义
1.
古代指杂耍或滑稽戏;也指演杂耍或滑稽戏的艺人。
  • 例词
    俳优
2.
诙谐;玩笑。
  • 例词
    俳谐
详细释义
1.
杂戏。
亦指表演杂戏的人,俳优。
参见“俳優”。
二世在甘泉,方作觳抵俳之
《史记·李斯列传》
置酒,令倡俳裸戏坐中,以为乐
《汉书·广川惠王越传》
岱。王忠之,不克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2.
诙谐;滑稽。
参见“俳諧”。
其用事可中的,然或者则谓失之俳耳。
·周密·《齐东野语·用事切当》
陆诗语不俳也。
·何景明·《与李空同论诗书》
3.
对偶;骈俪。
参见“俳偶”。
案宋代以,言文章者,皆谓俪语为俳。
章炳麟·《文体略》
4.
病废;瘫痪。
夺则厥,则为瘖俳,此虚也。
《素问·脉解》
5.
姓。
《新城事》云,邑有仉姓、俳姓、其姓、姓。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七·姓氏志》
6.
通“”。
纯朴则目不营于色,耳不淫于声,坐俳而歌,被而浮游。
《淮南子·本经训》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形近字
与“俳”字右部件相同,均为“非”
全部
二字词
  • 俳句
  • 俳倡
  • 俳谐
  • 俳赋
  • 俳调
  • 俳笑
三字词
  • 俳谐文
  • 俳谐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