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释义
1.
古同“”①,古代帝王、诸侯举行典礼时所持的一种尖顶的长条形玉器。
2.
借指爵位,官位。古代封爵授土时赐珪以为凭证,故称。
3.
姓。
详细释义
1.
“圭”的古字。瑞玉。常作祭祀、朝聘之用。
植璧秉,乃告大王、王季、文王。
《书·金縢》
聘人以士以璧。
《荀子·大略》
既因方而为圭,亦遇而成璧。
南朝 宋·谢惠连·《雪赋》
升璧,赧岱衡。
·龚自珍·《黄山铭》
2.
古代封爵授土时,赐珪以为信,后因以代指官位。
参见“珪爵”。
牛致其邑与圭焉,而适齐
《左传·哀公十四年》
成王叔虞,削桐叶为圭叔虞,曰:“以此封若。”史佚因请择日立叔虞。
《史记·晋世家》
弦高犒晋,仲连却临组乍不对圭宁肯分。
《文选·谢灵运〈述祖德〉》诗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甲骨文
金文
大篆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形近字
与“珪”字右部件相同,均为“圭”
全部
二字词
  • 玠珪
  • 珪璋
  • 珪璧
  • 珪币
  • 执珪
  • 珪组
三字词
  • 廷珪墨
  • 楚执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