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
蛇
shé
yí
chí
常用释义
1.
名
爬行动物,身体圆而细长,有鳞,四肢退化,舌细长分叉。种类很多,有的有毒,捕食青蛙、鼠、鸟等小动物。
例句
我们在野外探险时,要格外小心脚下,以免遇到毒
蛇
。
他十分害怕
蛇
,每次都被玩具
蛇
吓得嚎啕大哭。
详细释义
简
繁
1.
爬行动物。体圆而细长,有鳞,无四肢。种类很多,有的有毒,有的无毒。捕食蛙、鼠等小动物,大蛇也能吞食大的兽类。
丑父(逢丑父)
寝于
轏中,蛇出
于
其下,以肱
击
之,
伤
而匿之,故不能推
车
而及。
《左传·成公二年》
齐
景公出
猎
,上山
见
虎,下
泽见蛇
。
汉
·
刘向
·
《说苑·君道》
其形有若蛇者。
唐
·
韩愈
·
《杂说》之三
雄狐
窜
其西,修
蛇
出其
东
。
元
·
揭
徯
斯
·
《春日杂言》诗之二
尤其是那大殿,高高的藻井,纠结着灰尘和蛛网,好像随时可以掉下一条蛇或者一个鬼怪来似的。
叶圣陶
·
《倪焕之》三
尝
宿山家檐下,
梦
中
为
物所
惊觉
,
则
有
长蛇
一
条
,黑
质
白章,
从领
穿袖而出,芳容(周芳容)悸不敢
动
。
清
·
钱泳
·
《履园丛话·景贤·书周孝子事》
2.
象征国君、君子等。
龙
首,其中
蛇
交。
注
《仪礼·乡射礼》
有蛇自泉宫出,入于
国
,如先君之
数
。
注
《左传·文公十六年》
龙饥无
食,一蛇割股。
汉
·
刘向
·
《说苑·复恩》
3.
十二生肖之一,配地支的“
巳
”。
1
参见“
蛇年
”。
辰
为龙
,巳
为
蛇,辰巳之位在
东
南。
汉
·
王充
·
《论衡·言毒》
4.
星名。
1
参阅《晋书·天文志上》。
蛇乘
龙
。
注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5.
方言。水母。
水母,
广
州
谓
之水母,
闽谓
之蛇。
注
唐
·
刘恂
·
《岭表录异》卷下
水母目
虾
。
注
《困学纪闻·杂识》
6.
山名。在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城中,与汉阳龟山隔江对峙。
烟
雨莽
苍苍
,蛇
锁
大江。
毛泽东
·
《菩萨蛮·黄鹤楼》词
7.
姓。晋有蛇玄。见《晋书·姚泓载记》。
源:
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形近字
与“蛇”字右部件相同,均为“它”
全部
陀
佗
坨
驼
沱
柁
鸵
铊
砣
舵
酡
跎
𬶍
鼧
咜
岮
拕
炨
紽
袉
詑
鉈
駝
鮀
鴕
二字词
海蛇
蝮蛇
盲蛇
水蛇
蟒蛇
蝰蛇
三字词
五步蛇
银环蛇
眼镜蛇
土虺蛇
两头蛇
赤练蛇
四字词
杯弓蛇影
画蛇添足
虎头蛇尾
打草惊蛇
牛鬼蛇神
笔走龙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