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án
ér
róu
ruǎn
nuò
常用释义
1.
沾湿;沾上。
  • 例词
    耳濡目染
    相濡以沫
    濡湿
2.
停留;迟滞。
  • 例词
    濡迹
    濡滞
3.
容忍。
  • 例词
    濡忍
详细释义
1.
古水名。
北濡水源出今河北省顺平县西北之祁河,东流与滱水、易水等会合入海。
二月戊午,盟于濡上。
《左传·昭公七年》
即今河北省易县西北之北易水。
涿郡……故安,阎乡,易水所出,至范入濡也。
《汉书·地理志上》
在今广西荔浦西北。
水出西北山之西,濡水合。水出永丰县西北濡山,西,又南流,入荔浦,注于濑溪。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漓水》
2.
浸渍;沾湿。
行,遇雨若濡,有愠,无咎。
《易·
羞濡尾;冬右腴,夏右;祭膴。
《礼记·少仪》
夫文,道人也,入水不濡,入火不燋,故在鼎三日三夜,色不
·王充·《论衡·道虚》
耕有春雨濡,耘有秋暴。
·王安石·《和农具·笠》
夏杪旱乾,涷雨濡瓦。
·顾景星·《攻魃篇》
3.
滋润。
常喻施受恩泽。
亦喻恩泽。
马维驹,六如濡。
《诗·小雅·皇皇者华》
令百姓遍晓圣德,莫不濡。
·王褒·《四子讲德论》
仁宗之德涵濡于万物者,四十年。
·欧阳修·《仁宗御飞白记》
怀濡,黔黎柔。
·柳宗元·《沛国汉原庙铭》
4.
停留;迟缓。参见“濡滯”。
5.
尿。
病方今客濡,此所肾痹”也。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形近字
与“濡”字右部件相同,均为“需”
全部
𦈡
嶿
𥜗
与“濡”字左部件相同,均为“氵”
全部
二字词
  • 濡养
  • 濡泄
  • 濡笔
  • 濡润
  • 濡化
  • 濡墨
三字词
  • 濡须坞
  • 相濡沫
四字词
  • 相濡以沫
  • 耳濡目染
  • 潜濡默化
  • 争鱼者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