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释义
1.
详见[柽柳]:落叶小乔木,枝条纤弱,老枝红色,夏秋两季开花,花呈淡红色。耐碱抗旱,适于造防沙林。枝叶可入药。也叫红柳、三春柳。
详细释义
1.
木名。即柽柳。
参见“檉柳”。
之辟之,其其椐。
《诗·大雅·皇矣》
蒋风飚脆,殷柽晓夜稀。
·杜甫·《伤秋》诗
地人少,柽阴自晚晴。
·宋无·《答无往和太初韵见寄》
2.
古城名。春秋宋邑。故址在今河南省淮阳区西北。公元前659年楚伐郑,鲁僖公与齐桓公、宋桓公、郑文公、邾人会于此。参阅《春秋·僖公元年》。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形近字
与“柽”字右部件相同,均为“圣”
全部
二字词
  • 柽柳
  • 柽子
  • 殷柽
  • 柽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