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释义
1.
表层;不在某种界限或范围之内的。
  • 反义
  • 例词
    外表
    外伤
    课外
    室外
    门外
  • 例句
    警方并没有在受害者身上发现明显的伤。
2.
不是自己所在或所属的。
  • 反义
  • 例词
    外埠
    外地
    外省
3.
特指外国
  • 例词
    中外合资
    古今中外
    外宾
    外文
  • 例句
    他擅长多国语,能和许多国友人进行无障碍交流。
4.
称家庭成员中女性一方的亲属。
  • 例词
    外公
    外婆
    外甥
    外孙
5.
关系远;不亲近。
  • 例词
    外人
6.
另外,在所说的范围之外。
  • 例词
    外带
    外加
7.
非正式的;不正规的。
  • 例词
    外号
    外史
    外传
8.
旧时戏曲里的一个行当,扮演老年男子。京剧中改由老生担任,不另立行当。
详细释义
1.
外面。与“”或“”相对。
至大外,之大一;至小内,之小一。
《庄子·天下》
夫有勇见于外,必有仁内。
·袁康·《越绝书·外传计倪》
武帝乳母尝于外犯事。
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规箴》
童子自外至,吹灯当我前。
·韩愈·《秋怀》诗
我不你,所有潘公的女,要和我往,后门首,但有香桌在外,便是教我
《水浒传》第四五回
外,碧窗西,行人一舸
王国维·《阮郎归》词
可是,我们把计划分做两部分罢:云山说的是外的,公开的一部分,也可以说是我们最终的目标。至于孙吉翁的原草案便是对内的,不公开的一部分,我们在最近将来就要着手去办的。
茅盾·《子夜》五
2.
外表;仪表。
亦指外饰
中也弘深,其外也括,可以禔身矣。
·扬雄·《法言·修身》
冲和简朴,不其外。
·常衮·《授郗昂知制诰制》
孔墨之弟子徒天下,皆以仁导于天下,然而所行教者……是何也?仁外也。
《吕氏春秋·有度》
3.
表面上。
奉、董承外傕和,内引白波、李等破傕。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
疏奏,侍郎外其能,竟坐前敢抗己,衢州刺史,侍郎曰:“莫如郎李某。”遂刺衢州。
·韩愈·《河南少尹李公墓志铭》
4.
越出;超出。
骤驰骋厉骛不外是矣,是君子之宇宫廷也。
《荀子·礼论》
其高者不能外前人也。下焉者已近代矣。
·何景明·《与李空同论诗书》
中所述大恉,不过养民焉而已,教民焉而已。夫古圣贤论治之具在,曾有外斯二者乎!
·冯桂芬·《黄漱庄大令梦菊滇南事迹序》
这是学术进化由浑至画的必然的现象,文学亦当然不能外于此例。
朱自清·《中国歌谣》
5.
忘怀;超脱。
守而告之,日而能外天下。
《庄子·大宗师》
顷学养生之,方外荣华,去滋味,游心寂寞,以无为为贵
三国 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其外死生,顺造化之旨,盖得于庄生。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七篇
6.
疏远;排斥。
亦谓见外;当外人看待。
人主而偏,人臣而妒,是其所以不合之故也。
《荀子·王霸》
将军坟墓未乾,外我家。
《汉书·霍光传》
陈胜自欲王,而被外,魏武求九,荀彧止而见疏
《隋书·李密传》
元代之弊,皆由内北,内北人而外人、南人。
·魏源·《拟进呈元史新编序》
所及,欲不自疑外,竭其愚而道其志。
·韩愈·《与祠部陆员外书》
夫人道个无休外,想日厚深恩若山海,怎敢是常人般待。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三
老弟今回事,不是我外着你,我究竟要算是在我姑娘这头儿站着。
《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
7.
抛弃;废置。
由非也,有所乎通也。有所通则贪污之利外矣。
《吕氏春秋·有度》
有生有情,自然,若而外之,则与无生同。
·向秀·《难养生论》
皇帝太阿以天下,亦能外赏罚哉!
·侯方域·《豫省试策五》
8.
外诸侯国;外国。
参见“崇洋媚外”。
暴内陵外,则坛之。
《周礼·夏官·大司马》
内不言,此其言何?外也。
《公羊传·桓公十三年》
9.
外地;异乡。
禹八年外,三而不入。
《孟子·滕文公上》
今臣居外,非不厚也,而不安席,食不遑味者,伏以二方未克为念。
三国 魏·曹植·《求自试表》
〔吴保安〕遂撇了妻,欲出外商。
《古今小说·吴保安弃家赎友》
10.
外物。
亦谓视为外物。
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物而,性之欲也。物至知知,然形焉。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矣。
《礼记·乐记》
此一生,既老且,每月之夕,笛奏曲而,凡四十年矣。嗟乎!君子之也,待乎外哉?
·范仲淹·《鄠郊友人王君墓表》
告子未,以其外之也。
《孟子·公孙丑上》
若夫披风筛月,含烟卧雨,千态万状,皆公之所外也。
·王若虚·《揖翠轩赋》
11.
指男子。
亦指妇女私通的男子。
也,内怨女,外无旷夫。
《孟子·梁惠王下》
俞大夫麓有好外癖,尝拟作疏奏上帝,欲使童子育,可废妇人。
·冯梦龙·《古今谭概·癖嗜·好外》
伯起亦好外,有美少年,必多方招至,摩周所不至,年八十余犹健。
·吴下阿蒙·《断袖篇·张幼文》
褒妻乃褒,褒莫知之。经岁时褒妻外密契,欲褒。褒是夕醉,妻仍伺其外来杀褒。
《太平广记》卷四三七引唐薛用弱《集异记·杨褒》
12.
指吏役人等。
河南尹李膺以重自居,不妄接士客,外自非世名人及通家,皆不得白。
《后汉书·孔融传》
尹在郡临终绵惙,闻阁下祠神鼓舞,正色曰:“莫得淫祀!”外请杀车中牛祭神,真答曰:“丘之久矣,勿复为烦!”
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
13.
称母亲、妻子、姐妹及女儿方面的亲属为外。参见“外戚”、“外祖”、“外甥”等。
14.
指外廷臣僚。
臣契屯夷,旋观终始,金之分,深情感。是以其乃怀,布之朝,所上,合付外详议
南朝 宋·傅亮·《为宋公求加赠刘前军表》
臣等参议事免整所除官,勒外收付廷尉法治罪。
南朝 梁·任昉·《奏弹刘整》
15.
指地方官。亦谓京官调任地方官。
建言:“大臣子求京,俊乂率任外官,非平施之道。臣三息俱任京出二息外,以示自近始。”可。
《新唐书·源乾曜传》
乙丑,司光因入,乞外,帝曰:“王安石素卿善,何自疑?”
《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三年》
16.
以外。
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子逝兮。
《诗·魏风·十亩之间》
若雷霆之百里外。
《汉书·司马相如传上》
白(李白)诗乐府外,及人者少;言酒固多,比之陶,亦未为过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
殷天道:“放屁!我只限你三日便要出屋。三日外不搬,先把你厮枷起,先吃我一百棍。”
《水浒传》第五二回
招邀恐不赴,知高酒徒酒外
·赵执信·《上元日微阴夕泊惠州合江楼下》诗
然而林先生除有庄款和客账未清外,还有朱三阿太……三位孤苦人儿的存款共计六百五十元没有保障。
茅盾·《林家铺子》六
17.
以前。
五帝之外无传人,非无贤人,久故也。
《荀子·非相》
外蒙公祖见赐胙肉。
·柯丹丘·《荆钗记·执柯》
外者多蒙柴炭,感感在心。
·柯丹丘·《荆钗记·团圆》
18.
另外。
王又上一个礼单道:“外有不腆之,奉充军饷。”
《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四五回
将才串店的这几个姑娘,不入你老的眼,要外叫两个
《儿女英雄传》第四回
排工每甲六七,外加饭钱
·俞樾·《春在堂随笔》卷十
19.
用在数量词之后,表示有零头。
〔皂〕即用十外斤大炼条套予至陶然
王萃元·《星周纪事》
20.
异;不一。参见“外心”。
21.
非正式的;非正规的。参见“外號”、“外傳”。
22.
特指八卦卦位的上位。
而外,内柔而外,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君子道消也。
《易·否》
也;其悔,山也。
《左传·僖公十五年》
23.
佛教称其他宗教、思想为外,自称为内。参见“外道”。
24.
传统戏曲角色名。元代戏曲中有外末、外旦、外净等,大致是指末、旦、净等行当的次要脚色。明清以来,“外”逐渐成为专演老年男子的脚色。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甲骨文
金文
大篆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形近字
与“外”字右部件相同,均为“卜”
全部
二字词
  • 例外
  • 意外
  • 外向
  • 海外
  • 外在
  • 外形
三字词
  • 外祖父
  • 外国语
  • 紫外线
  • 外星人
  • 外骨骼
  • 红外线
四字词
  • 世外桃源
  • 秀外慧中
  • 外强中干
  • 喜出望外
  • 九霄云外
  • 概莫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