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ǎo
kào
kǎo
gāo
常用释义
1.
干枯。
  • 例词
    槁木死灰
    枯槁
详细释义
1.
枯槁;干枯。
木也,科上槁。
《易·说卦》
稿鱼曰商祭。
《礼记·曲礼下》
既勤稼,有苗盈野,而天不雨,将尽槁以死。
·韩愈·《祭竹林神文》
自四月不雨,直至八月,中间虽小雨次,地方湿而燥日如火,就乾烈,扬尘,河港成裂,禾苗槁。
·李诩·《戒庵老人漫笔·甲辰岁荒》
此地甚暖和,水尚未冰,与上海仿佛,惟木叶已槁而未落,可知无大风也。
鲁迅·《书信集·致许广平》
2.
泛指干枯之物。
亦特指枯叶。
〔富父槐〕是乎去表之稿,道公宫。
《左传·哀公三年》
至,鄢郢,若振槁。
《商君书·弱民》
及以燕起而攻之,若振槁然。
《荀子·王霸》
出稽山门可六七里,至于禹祠,老藓缘墙,败槁布地。
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辛亥游录》
3.
羸瘦;憔悴。
参见“槁項黄馘”。
侧鲍焦乾尚立,江屈子槁投。
·王安石·《次韵致远木人》之一
芳樽匪金丹,槁面尊前也暂红
·陆游·《幽居》诗之二
4.
死亡。
成公曰:“……吾若是而生,何面目而天下之士。”遂立槁彭山之上。
·刘向·《说苑·立节》
文山,立槁,至今冢尚在。
·高攀龙·《三时记》
如食木之,木亦槁必矣。
梁启超·《论中国国民生计之危机》
5.
犹摧残。
此老如松柏,不受霜雪槁。
·苏轼·《哭刁景纯》诗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甲骨文
大篆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形近字
与“槁”字右部件相同,均为“高”
全部
稿
二字词
  • 枯槁
  • 槁木
  • 槁暴
  • 干槁
  • 凋槁
  • 槁杌
三字词
  • 枯槁士
  • 枯槁客
四字词
  • 形容枯槁
  • 槁木死灰
  • 形如槁木
  • 槁项黄馘
  • 折槁振落
  • 形槁心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