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释义
1.
古时旗帜末端形状像燕尾的饰物。
2.
泛指旗帜。
详细释义
1.
古代旐末状如燕尾的垂旒。
借喻累累的花蕊。
章,白央央。
《诗·小雅·六月》
树旆,如
·陆云·《大将军宴会被命作》诗
凤盖,虹旗委
南朝 宋·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
桂寒初旆,小欲成
·皎然·《晦日陪颜使君白𬞟洲集》诗
2.
泛指旌旗。
武王旆,有虔秉
《诗·商颂·长发》
营红旆展,过碛暗沙迷。
··《塞下曲》
上行人看九飘飘高旆倚天涯。
·萨都剌·《九华石潭驿》诗
民国初年沈桐生在绍兴自称大书家,门前立大旆,闻其写字时用力极大,每写一笔,辄呻呼以足顿地,传以为笑。
周作人·《看云随笔·桑下丛谈》
3.
指春秋时晋楚的前军。后亦泛指军队。
子元以六百乘伐……子元、梧、耿之不比旆,班、王游、王喜殿。
《左传·庄公二十八年》
狐毛二旆而退之。
又《僖公二十八年》
旆非旗名。二旆,两队也……楚前名旆,制亦然。
刘书年·《刘贵阳经说》
殿未出乎城已反乎郊畛。
《文选·张衡〈东京赋〉》
檄江南,振旅回,亦足以示救患之大仁,扬义风于四海。
《魏书·程骏传》
俟其撤兵去,即行返自救,必获捷报也。
太平天·洪仁玕·《自述》
4.
前军车辆。亦泛指车驾或车辆。
虎曰: 吾少,以兵
《左传·哀公二年》
回旆右旋。
《文选·张衡〈西京赋〉》
欲整还乡旆长怀禁掖垣。
·杜甫·《奉留赠集贤院崔于二学士》诗
返旆,忽有客款至,邀往海市。
·王韬·《淞滨琐话·徐麟士》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大篆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二字词
  • 霓旆
  • 反旆
  • 酒旆
  • 村旆
  • 春旆
  • 风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