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ó
duì
常用释义
1.
强拿;抢。
  • 近义
  • 例词
    巧取豪夺
    夺取
    篡夺
    掠夺
2.
冲出;用力冲开。
  • 例词
    夺眶而出
    夺门而出
  • 例句
    她的眼泪眶而出,哭着跑了出去。
3.
争先取得;努力争取。
  • 近义
  • 反义
  • 例词
    夺标
    夺冠
4.
失去;使失去。
  • 例词
    生杀予夺
    剥夺
5.
决定如何处理。
  • 例词
    裁夺
    定夺
6.
胜过;压倒。
  • 例词
    巧夺天工
    先声夺人
  • 例句
    这么逼真的动物居然是你雕刻出来的,简直巧天工。
详细释义
1.
强取。
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之矣。
《易·辞上》
牛缺盗所,和意不恐,盗还杀之。
·王充·《论衡·幸偶》
来练猛士,欲城。
·杜甫·《扬旗》诗
莒州有屯卒民田,其所,得罪于按察司,卒之而以逞,夜盗民家
·李诩·《戒庵老人漫笔·严大理遗事》
道静猛地夺过余敬唐手里的信。
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六章
2.
压倒;胜过。
常恐秋至,凉风夺
·班婕妤·《怨歌行》
陵秋春媚。
·韩愈·《新竹》诗
3.
裁定;决定取舍。
疏文夺于肝心,非徒博者所能造,熟者所能也。
·王充·《论衡·超定奇》
陛下欲至公,特差官定
·欧阳修·《论陈留桥事乞黜御史王砺札子》
今行移家以行下仰……为夺
·周祈·《名义考·仰驳禀夺》
众军不必鼓噪,且安。待我奏过圣上,自有定
··《长生殿·埋玉》
伏乞老大人再为从长
·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禀帖赘说》
4.
竞先取得;争取到。
之人,霸强夺之地。
《荀子·王制》
明主可以理以情求。
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
大旱一年,照样夺高产。
《人民日报》1975.5.17
5.
削除;剥夺。
伯氏邑三百。
《论语·宪问》
夺郑伯政,伯不朝。
《左传·桓公五年》
〔公〕改事中,言京兆尹阿罪人,诏夺京兆尹三月之俸。
·韩愈·《唐正议大夫孔公墓志铭》
坐擅复书一官,知耀州。
·欧阳修·《文正范公神道碑铭》
魏尚,之柱石,陛下信听谗佞之言,其官爵,军权,下狱问罪。
《清平山堂话本·老冯唐直谏汉文帝》
6.
丧失;失去。
则实,精气夺则虚。
《素问·通评虚实论》
鹤夺鲜,白失素。
南朝 宋·谢惠连·《雪赋》
农时而民力均矣。
·王安石·《上五事札子》
首二千余级,焚溺死者算,友谅气夺
《明史·太祖纪一》
7.
用强力使之动摇、改变。亦谓由于强力而动摇、改变。
而不可也。
《论语·泰伯》
者不能之。
《后汉书·戴良传》
行年四,舅母志。
·李密·《陈情事表》
母悦,自女所,固要之,女志
·蒲松龄·《聊斋志异·乔女》
8.
犹乱。
给夺慈仁。
《礼记·仲尼燕居》
上不天性,下不
·东方朔·《非有先生论》
我那时神悚目夺,瞿然惊悦。
冰心·《〈寄小读者〉自序》
9.
遗漏;脱落。
,遣子之,可以漏名籍,苟安而已!
《后汉书·党锢传·李膺》
燮燮凉叶夺,戾戾飔风举
南朝 梁·江淹·《张黄门协苦雨》诗
10.
耀。指光线或光采特盛,使人眼花。
〔荆葵〕似木槿而光色目。
·崔豹·《古今注·草木》
如睹商敦周彝,云雷成文,而寒光横溢,人目睛。
·宋濂·《元故奉训大夫杨君墓志铭》
政一见宝玉站在眼前,神采逸,秀色人。
《红楼梦》第二三回
11.
“奪情”的省称。古代官员遭父母丧,朝廷命其不离职守制,或丧服未满而召之出仕叫“奪情”,亦简称“奪”。
夺为太府少卿,固
《新唐书·狄光嗣传》
12.
抄刊古书时的文字脱漏。
凡有则当
·俞樾·《古书疑义举例·因误夺而误补例》
13.
即鵽。
曰鵽。鵽如而小者,其脰上下,亦取雀如攘也。
·师旷·《禽经》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二字词
  • 夺冠
  • 剥夺
  • 掠夺
  • 争夺
  • 夺取
  • 抢夺
三字词
  • 二人夺
  • 争夺战
  • 掠夺婚
  • 不夺时
  • 夸夺子
四字词
  • 巧夺天工
  • 争分夺秒
  • 强词夺理
  • 喧宾夺主
  • 光彩夺目
  • 生杀予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