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íng
pián
常用释义
1.
表面没有高低凹凸;不倾斜。
  • 例词
    平地
    平坦
2.
使平。
3.
高低相等或不相上下。
  • 例词
    平起平坐
    平辈
    平等
    平局
  • 例句
    他俩经过激烈的斗争,最终打成局。
4.
均等;公正。
  • 例词
    平分
    平均
    公平
  • 例句
    为了公起见,我们最终决定抽签。
5.
安定。
  • 例词
    心平气和
    平静
    平稳
  • 例句
    他心气和地给他讲道理,避免下次再犯错误。
6.
用武力镇压。
  • 例词
    扫平
7.
一般的;经常的。
  • 例词
    平常
    平淡
    平凡
    平时
8.
平声,汉语调类的一种。古汉语平、上(shǎng)、去、入四声的第一声;普通话中的平声分阴平(第一声)和阳平(第二声)两类。
  • 反义
9.
姓。
详细释义
1.
平坦。
亦谓使之平。
人既竭目力焉,之以准绳,以平直,不可任也。
《孟子·离娄上》
地平水不流,重钧则衡不
《淮南子·说山》
三日柴门拥平庭皑皑
·韩愈·《酬王二十舍人雪中见寄》诗
者,所以平不夷也;榜檠者,所以不直也。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2.
平野;平处。
如:水平。
填坑谷,掩平弥泽
《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
在溢激,恬,水之性也。
·袁宏·《后汉纪·灵帝纪下》
3.
均平;齐一。
行雨施,天下平也。
《易·乾》
若能平志力,以度元元,所福也。
《后汉书·皇甫规传》
一度量,平衡。
《淮南子·时则》
4.
高低相等。
刀,一刀平五千。
·梅尧臣·《饮刘原甫家》诗
夏天和秋天,桥下的积水和水沟一般平了。
萧红·《桥》
5.
平允,公正。
赫赫尹,不平何?
《诗·小雅·节南山》
刑政平而百姓之,礼仪备而君子之。
《荀子·致士》
戣(孔戣)人,守清苦,论议正平。
·韩愈·《孔公墓志铭》
吾曹持平,功罪勿枉
·龚自珍·《同年胡户部为韵语以谐之》
6.
平定;平息。
丧乱既平,既安且
《诗·小雅·常棣》
〔燕昭王〕使以兵平城之不下者。
《史记·乐毅列传》
臣有平策,狂童不治。
·韩愈·《送张道士序》
为党锄奸,为国除害,为民平大愤。
郭沫若·《念奴娇·怀念周总理》词
7.
平和;宁静。
亦谓使平和。
欣生平,平生道。
《吕氏春秋·大乐》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杨炯·《从军行》
嗟乎!人世之事,桴鼓也,则声,勿击则平。
吴梅·《湘真阁自序》
阮籍陶潜诗,乃知彼偃蹇不欲世接,然未能平其心,或事物是非相感是有逃焉者也。
·韩愈·《送王秀才序》
8.
平安;太平。
危者使平,易者使
《易·辞下》
河水清,天下平。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一》“又武德县东”引汉京房《易传》
高洗耳,世乱则美褰裳。
·黄宗羲·《钱忠公传》
9.
平复;康复。
今皇帝尚未平,中朝臣具之文。
·匡衡·《告祭毁庙文》
期登野阁闲应甚,阻宿山房疾未平。
·贾岛·《酬慈恩寺文郁上人》诗
八年,文宗疾甫平,王代行祫祭,然先祭时犹亲自拜跪焉。
《清史稿·礼志五》
三五日,疼病愈,痕未平。只病在家,愧见亲友。
《红楼梦》第四八回
10.
媾和;和好。
宋及楚平,宋成公如楚。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吴王〕卒许与越平,盟而兵去。
《史记·吴太伯世家》
布亦其功,多自伐,既失意望,不相平。
《后汉书·王允传》
李孝廉不平。
《新唐书·狄仁杰传》
11.
整治;治理;填平。
地平天成。
《书·大禹谟》
,平词讼
《淮南子·时则》
力平,指通豫南,汉阴,可乎?
《列子·汤问》
海,身沈心不改。
·顾炎武·《精卫》诗
英雄盐工奇迹多,平了龙宫建盐田。
《工人歌谣选·颂盐工》
12.
遮蔽、笼罩;埋没。
汉诸陵,草平秦故殿。
·李益·《与王楚同登青龙寺上方》诗
振野平屋,寒溪淅淅流冰谷。
·苏庠·《菩萨蛮》词
13.
犹言满,布满;弥漫、涨漫。
故林衰木平,荒池秋草遍。
南朝 齐·谢朓·《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
裙玉腕叶屿花潭望平。
·王勃·《采莲曲》
盈,妾盈,罗带同心未成,江潮已平。
·林逋·相思》词
14.
时间副词。刚;才。见“平明”。
15.
正;当。参见“平午”。
16.
平白无故;凭空。
将尘土平欺客,把波枉陷人。
·李山甫·《风》诗
袁安楚相,楚王坐事,平相引拘者千人。
《太平广记》卷一七一引《汝南先贤传·袁安》
宝担落空,却问宝珠寺讨账
《水浒传》第十七回
是人逢喜事精神爽,那病平去了分。
《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
17.
经常的;普通的。参见“平時”、“平常”。
18.
古代官员考核政绩,任内连续丰收,馀六年食,谓之“平”。
三考黜涉,三年食,进业曰登;再登曰平,六年食;三登曰泰平,二十九九年食。
《汉书·食货志上》
19.
指古代印度婆罗门所学四吠陀中的礼仪、占卜、兵法等。
其婆罗门学四吠陀:……三曰平,谓礼仪、占卜、兵法、军阵
·玄奘·《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
20.
旧时的一种衡量标准。如:库平;漕平。亦泛指标准。
故《衡》者,所以铨轻重之言,立真之平,非苟饰辞也。
·王充·《论衡·对作》
21.
汉语声调之一。
遇博徒卖浆屠狗贩缯诸目不五字七字、口不平上去入者,亦必强之使歌。
·陈维崧·《孙豹人诗集序》
22.
旧时北平的简称。
二十九日号外又载二十八日中央社电传教育部电平各大学。
鲁迅·《南腔北调集·学生和玉佛》
23.
通“”。评论。
吾子是非,平曲直而反善之乎?
·牟融·《理惑论》
宜下理官,天下平之。
《后汉书·张酺传》
成前意,不能令佳。原小有益,一字字,不敢望多,不兄意平之云何?
·陆云·《与兄平原书》
24.
姓。汉代有平当。见《汉书》本传。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金文
大篆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二字词
  • 平安
  • 平和
  • 和平
  • 平凡
  • 平衡
  • 平庸
三字词
  • 海平面
  • 平常心
  • 平均数
  • 太平洋
  • 平行线
  • 平均值
四字词
  • 心平气和
  • 平步青云
  • 风平浪静
  • 歌舞升平
  • 平心静气
  • 一马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