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释义
1.
皮肤病,由病毒感染引起,皮肤上出现小疙瘩,表面干燥粗糙,不疼不痒,多长在面部、头部或手背等处。通称瘊(hóu)子。
  • 例句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他身上的逐渐消失了。
    医生正在仔细观察患者皮肤上的,以便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详细释义
1.
皮肤病名。病原体是一种病毒。症状是皮肤上出现跟正常的皮肤颜色相同的或黄褐色的突起,一个或多个,表面干燥而粗糙,不疼不痒,好发于面部和手背。
彼以生赘悬疣。
《庄子·大宗师》
有附疣。
·陈继儒·《偃曝谈》卷下
2.
用同“”。怨恨,归咎;过失。
三皇之,食肉衣皮,巢居穴,以崇质朴岂复须章黼之冠,曲裘之哉。然其人有德,而孰疣之。
·牟融·《理惑论》
公曰:“然乎!寡人之也,今知改矣。”答曰:“君弗能焉,口而心不事必疣。”
《孔丛子·抗志》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二字词
  • 臀疣
  • 疮疣
  • 痣疣
  • 疣子
  • 缀疣
  • 附疣
四字词
  • 附赘悬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