笏
笏
hù
wěn
常用释义
1.
名
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
详细释义
简
繁
1.
古代臣朝见君时所执的狭长板子,用玉、象牙、竹木制成。也叫手板。后世惟品官执之。
凡有指
画于
君前,用笏;造受命
于
君前,
则书于
笏。
《礼记·玉藻》
束
带执
笏立士大夫之行,不
见
斥以不肖,幸矣,其何敢敖
于
言乎?
唐
·
韩愈
·
《释言》
倘若用我
时
,
学
取段司
农
以笏
击贼
而死,
断
不
从
他。
明
·
陆采
·
《明珠记·抄没》
2.
量词。条、块。用于金银、墨等。
吏人既失此
历
……
众
情危
惧
,共
请
主人,
愿
以白金十笏
赎
之。
南唐
·
刘崇远
·
《金华子杂编》卷下
李黄
门
邦直在真定,
尝
寄先左丞以
陈赡
墨四十笏。
宋
·
陆游
·
《老学庵笔记》卷二
赠
以白金四笏,然
后
成行。
清
·
王韬
·
《淞滨琐话·金玉蟾》
源:
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二字词
笏板
玉笏
象笏
木笏
瞻笏
朝笏
三字词
击贼笏
笏头履
鱼须笏
笏头带
木笏司
水苍笏
四字词
袍笏登场
垂绅正笏
拄笏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