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óng
tòng
常用释义
1.
一样;没有差别。
  • 反义
  • 例词
    不约而同
    同辈
    同类
    同时
    同乡
    同样
  • 例句
    母亲给我和妹妹买了样的玩具,我们都很开心。
2.
跟……一样。
  • 反义
  • 例词
    同前
    同上
3.
一同;一起。
  • 例词
    同甘共苦
    同行
  • 例句
    我们住在一个屋檐下,甘共苦了很多年。
4.
和。
  • 近义
5.
引进比较的对象。
  • 近义
  • 例句
    今年夏天去年相比,热太多了。
6.
引进动作涉及的对象。
  • 近义
  • 例句
    我会困难做斗争,绝不轻言放弃。
7.
姓。
详细释义
1.
相同;一样。
天地睽而其事同也。
《易·睽》
人主有不能知,与无贤同;知而不能用,不知同;用而不能信,不用同。
·司马光·《功名论》
只有黛玉的比别人不同,且又加厚一倍。
《红楼梦》第六七回
从此渐渐的不见东方的陆地了……再见陆地时,人情风土都不同了,为之怅然。
冰心·《寄小读者》十八
2.
等同混同
”之“模”,相去甚,不知周德清日何故比而同之。
·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
3.
与……相同。
又如:视同陌路;恩同再造。
进胜累百,两贤同周召。
·元稹·《五弦弹》诗
4.
齐一;统一。
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
《书·舜典》
其惠足以同其民人。
《国语·周语上》
侯不于王,车涂异轨,文字制,秦氏既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其不秦文合者。
·封演·《封氏闻见记·文字》
死去原知事空,但悲不九州同。
·陆游·《示儿》诗
5.
谓共同参与某事。
惟羞刑暴德之人,同于厥邦;乃惟庶逸德之人,同厥政。
《书·立政》
不知三之事,而同三之政者,则军士惑矣。
《孙子·谋攻》
我今能同者。
《晋书·卢循传》
6.
共;共一个。
有女同如舜
《诗·郑风·有女同车》
舜之与尧,俱帝者也,共五千里之境,同四海之内。
·王充·《论衡·书虚》
同床各做,周公且不能得,何必一一到孔明哉!
·陈亮·《乙巳春与朱元晦书》
同林旧侣休相妒,一羽冲天亦倦飞。
柳亚子·《为香凝先生题画》诗
7.
聚集;会合。
之所同,鹿麌麌。
《诗·小雅·吉日》
渭同流,清浊异能。
北周·庾信·《燕射歌辞·角调曲》
8.
古代天下四方诸侯毕至朝见天子之礼。
曰朝,夏曰宗,秋,冬曰遇,时见,殷曰同。
《周礼·春官·大宗伯》
奠此中,四夷同。
·王安石·《赠贾魏公神道碑》
9.
指同盟之国。
凡夫人,不薨于,不,不赴于同,不祔于姑,弗致也。
《左传·僖公八年》
10.
指同位之人。
戊之人也,不忘君,近不同。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11.
和谐;和睦。
掌六祈以同鬼神󰀊。
《周礼·春官·大祝》
〔孔融〕中丞舍不同,家。
《后汉书·孔融传》
12.
和平安定
是故谋闭而不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是大同。
《礼记·礼运》
参于天地,阖于民心,文武立,命之曰上同。
马王堆 汉 墓帛书《经法·四度》
13.
赞同;同意。
世坐忘,以性全真,吾所不能同也。
三国 魏·嵇康·《答难养生论》
以自
《世说新语·德行》
14.
和。指依照别人诗词的题材、体裁或韵作诗词。
唐杜甫有《奉同郭给事汤东灵湫作》、《同元使君舂陵行》、《同豆卢峰贻主客李员外贤子棐知字韵》等诗,仇兆鳌 注:“同,和也。”
前蜀韦庄有《岁晏同左生作》诗。
15.
通。
指男女通奸。
伯陵同吴之妻阿女缘妇
《山海经·海内经》
串通。
你若留藏,我禀知主,拿出去
《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
16.
副词。共同;一起。
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
《易·睽》
靡有量,毋使民比周,同欺其上。
《韩非子·扬权》
〔景江等〕下同出店,分路而别。
《儒林外史》第十七回
他又恨他们的失业,他只想打他们一顿,或是把同来的人打一顿。
丁玲·《奔》
17.
介词。
引进共同行动者。
同我子,彼南,田畯至喜。
《诗·豳风·七月》
梅熟同朱老,松高拟对阮生
·杜甫·《绝句》之一
即不曾有人同小娘子吃酒。
《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
郭祥和老模范同大家欢叙了一阵。
魏巍·《东方》第六部第一章
引进动作的对象。
是我家爷爷与昨日那雷公嘴个长嘴大耳的和尚同火焰山土地等哩!
《西游记》第六一回
我也曾问过一些战友,他们故意同我为难。
郭小川·《昆仑行》诗
引进比较的对象。
史沉吟,又食,乃曰:“秋草同毛。”
·张读·《宣室志》卷六
幼就在一,同兄弟一
《儿女英雄传》第三回
你五十多年前在巴黎住过几个月,拿过去同现在比较,你觉得变化大不大?
巴金·《随想录·再访巴黎》
表示与某事有无关联。
18.
连词。表示联合关系。跟连词“”相同。
我同你呢,又不知是甚么法,很要好的。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回
你们且走着,我同何科长看一下,马上就去!
赵树理·《三里湾·黄沙沟口》
爸爸十岁左右时,家中就为他请了个武术教师同老塾师,学习作将军所不可少的技术与学识。
沈从文·《从文自传·我的家庭》
19.
通“”。光秃秃。
山不同而用掞。
《管子·侈靡》
20.
用同“”。
先是牙税外每千收勘同十文,又增三制。
·俞文豹·《吹剑录》卷四
西廊下面同锣响
《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包龙图断曹国舅公案》
21.
古称土地面积方百里为“同”。
乎若敖冒至武文,土不同,慎其四竟,不城郢。
《左传·昭公二十三年》
地方一里井,井十通,通十成,成方十里;成十为终同,同方百里。
《汉书·刑法志》
曰: 昔天子之地一圻,列之地一同。
·张端义·《贵耳集》卷中
22.
古代酒器名。
太保承介圭,上宗奉同瑁。
《书·顾命》
23.
古代乐律的阴律。也叫“”。
参见“十二律”。
典同,掌六律六同之和,以辨天地四方阴阳,以为乐器。
《周礼·春官·典同》
典同中士二人。
《周礼·春官·宗伯》
24.
古州名。汉代左冯翊地。西魏改华州建州。隋废,唐复置,历代因之。地在今陕西省大荔县。参阅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关西道四·同州》。
25.
姓。元代有同恕,见《元史》本传。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甲骨文
金文
大篆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二字词
  • 同伴
  • 共同
  • 如同
  • 同意
  • 认同
  • 同窗
三字词
  • 同学录
  • 同学会
  • 同义词
  • 共同体
  • 同音字
  • 同盟军
四字词
  • 风雨同舟
  • 同甘共苦
  • 与众不同
  • 志同道合
  • 普天同庆
  • 同舟共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