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èi
ruì
常用释义
1.
方位词。里边。
  • 近义
  • 反义
  • 例词
    内部
    室内
    国内
    年内
2.
称妻子或妻子的亲属。
  • 例词
    内人
    内兄
    内侄
3.
指内心或内脏。
  • 例词
    五内俱焚
    内伤
4.
指皇宫。
  • 例词
    大内
详细释义
1.
里面,里头。与“外”相对。
亦指使向内、向里。
敛处成人自上东门入,与阳于南之内。
《左传·定公八年》
十娘取钥开锁,内皆抽替小箱。
《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至于益中公司,我们局内人倒一点不担心。
茅盾·《子夜》十七
工四人,二瑟,瑟先,相者二人,皆左向瑟,首,挎越,内弦,右手相。
《仪礼·乡饮酒》
贞观二年〕二月丙戌,靺鞨内
《旧唐书·太宗纪上》
2.
室;内室。
亦指居屋的正室。
子有廷内,弗洒弗埽。
《诗·唐风·山有枢》
为筑室,家有一堂二内。
《汉书·晁错传》
富人之宅,以一丈之地内,内中所有,柙所羸,丝绵也。人之宅,亦以一丈内,内中空虚,徒四壁立,故名曰
·王充·《论衡·别通》
是故君子非有大故,不宿外;非致也,非疾也,不夜居内。
《礼记·檀弓上》
3.
帝王所居之处;皇宫。
商辛奔内,登于鹿之上,屏遮而自燔于火。
《逸周书·克殷》
绿奔穿内水,过墙花。
前蜀·韦庄·《延兴门外作》诗
4.
指朝廷。
,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守。
《史记·汲郑列传》
延光三年,拜司校尉。正中官外戚客,近幸惮之,不欲忠在内。明年,出江夏太守。
《后汉书·陈忠传》
5.
宫门或闺门以内的人和事。
亦指家务。
辨外内而禁。
《周礼·天官·宫正》
男不言内,女不言外。
《礼记·内则》
乡举求窈窕,不问华色,所以助德理内也。
《汉书·杜钦传》
6.
妇女;女色。
外内不共井,不共湢浴,不通席。
《礼记·内则》
景宗好内,妓妾至百,穷极锦绣
《南史·曹景宗传》
7.
古代泛称妻妾。后专称妻。
亦称妻家的亲属。参见“内兄”、“内侄”。
齐庆封好田而耆酒,与庆舍政,以其内实迁蒲嫳氏,易内而酒。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筵散,不及换衣,便步舟中,以告其内。
南唐·刘崇远·《金华子杂编》卷上
唐氏悍,涉平昔有个惧内的毛病。
《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
8.
内心。
君子敬以直内,以方外。
《易·坤》
将军之名,而内怀犹豫之,事急而不日矣!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本以舞僮建,宗佶尤易之,后为枢密使,名呼袭虽内恨,而外奉宗佶愈
《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王建》
上仁之而,上义为之而有以
《老子》
9.
指内脏。
参见“五内”。
人大怒破,大喜坠阳,大内崩,大怖生狂。
《淮南子·精神训》
只因尚未酬灌溉之德,故甚至五内郁结着一段缠绵之意。
《红楼梦》第一回
10.
亲近。
德者本也,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是故民散,民聚。
《礼记·大学》
振起中之功,以明功罪、别邪正、内君子、外小人先。
·李纲·《与吕相公书》
11.
谓不形于外;暗地里。
老子曰:天地之道,以德主,道之命,物以自正,至微甚内,不以事
《文子·自然》
太祖既定河北,而高干举并州反。太守王邑被,河固范先外以名,而内实与干
《三国志·魏志·杜畿传》
12.
指正道。佛教徒称佛门之内的为内,佛门之外的为外。
故救形之教,教称为外;神之典,典号为内……内,儒教外。
《二教论·归宗显本》
自先王之道不明,百家起,佛最晚出,之患……佛之徒,自以吾之所得者内,而世之佛者皆外也,故不可
·曾巩·《〈梁书〉目录序》
13.
返;回头。参见“内顧”。
14.
戈戟刃下接柄之处。
广二寸,内倍之,胡三之,援四之……折前,短内不疾。
《周礼·考工记·冶氏》
15.
通“𢓇”。退。
君子其志,内究其情。
《墨子·亲士》
𢓇,古退字。
《玉篇·彳部》
16.
犹中。指五行方位的中央。参见“内色”。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甲骨文
金文
大篆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二字词
  • 内向
  • 内情
  • 内疚
  • 内部
  • 海内
  • 内幕
三字词
  • 内分泌
  • 内驱力
  • 贤内助
  • 内燃机
  • 内在美
  • 内家拳
四字词
  • 色厉内荏
  • 内忧外患
  • 内外交困
  • 外柔内刚
  • 五内如焚
  • 内圣外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