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释义
1.
草本植物的茎或枝。
  • 例词
    花梗
  • 例句
    她把这束花的花修剪得很整齐。
2.
直着;挺着。
3.
阻塞;阻碍。
  • 例词
    梗塞
    梗阻
  • 例句
    大雪过后,道路塞严重,影响了交通。
4.
现在一般写作“”:正直。
详细释义
1.
木名。即刺榆。
梗,山枌榆,有
《说文·木部》
豫章生焉。
·陈澧·《东塾读书记·诸子书》
2.
草木的枝、茎或根。
今子,东国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人。
《战国策·齐策三》
蓬不安,藤引葛度危
·骆宾王·《从军中行路难》诗
惠洪觉范梅竹……枝梗遒健。
·夏文彦·《图绘宝鉴》卷三
3.
有刺的草木。参见“梗林”。
4.
谓草木刺人。
凡草木刺人,……自之梗。
《方言》第三
寒而草茂,冬月不枯不梗,可卧,柔如毯。
清厉鹗《辽史拾遗·本纪·天祚皇帝四》引赵子砥《燕云录》曰
5.
强硬;凶猛。
不淫,梗其有理兮。
《楚辞·九章·橘颂》
高祖以弘州地人梗,因而之。
《隋书·西域传·吐谷浑》
丽虽平,寇尚梗,西道略,兵未停。
·王谠·《唐语林·言语》
6.
挺直。
听说,把一梗,把筷子一放,腮上笑不笑的瞅着贾琏道:“你是真是玩话儿?”
《红楼梦》第二三回
“你知道多少中国事?你知道的比我多?”伊太太梗着脖子说。
老舍·《二马》第三段三
7.
耿直;刚正。参见“梗介”“梗直”。
8.
阻塞;断绝。
修除神位,谨祷獘梗。
《管子·四时》
世路多梗,吾生亦有涯。
·杜甫·《春归》诗
闻属经讨者,既亡蓄,又耕作,后无以自存,安得不屯聚寇,以梗商旅往
·王安石·《与王子醇书》之三
他没有说完全,就觉得喉咙头梗住了。
茅盾·《有志者》二
9.
抵御;抗拒。
未靖,抑情接,以取合江南、关东不吾梗。
《新唐书·后妃传上·太穆窦皇后》
霍筤、霍筠、霍,皆疡医子,筠秀逸出,不屑屑本,而喜读书,父以其梗家教,怒而之。
·袁枚·《新齐谐·疡医》
最后投降,从这边说,是矢尽援绝,这才罢战的南方之强,从那边说,却是不识顺逆,久梗王师的贼。
鲁迅·《花边文学·北人与南人》
10.
病;祸害。
厉阶,至今梗。
《诗·大雅·桑柔》
有《吕洞宾传》云:“右人,咸通初,举进士不第。值巢贼为梗,南。”
·吴曾·《能改斋漫录·神仙鬼怪》
而普通社会,为宗教臭味所熏习,迷信滋彰,至今为梗。
蔡元培·《文明之消化》
11.
暴起;突出。
他那涨红了的胖脸上,尽管是那么胖,却也梗出了青筋来。
茅盾·《子夜》十六
他那老树干似的瘦颈上梗起了几根蚯蚓似的青筋,喉咙也嘶嗄了开来。
吴组缃·《山洪》六
12.
哽咽。
而泚僭逆,故留溆客省不遣,卒被害。帝悲梗甚。
《新唐书·吴溆传》
13.
硬物触压人或动物。
不过布片薄,不平的村路梗着他的脚底,走起来就更艰难。
鲁迅·《故事新编·非攻》
海水浇脊背,石头梗肚皮,可是你一动也不动。
闻捷·《海燕》
14.
大略。参见“梗概”。
15.
古代祭名。预辟灾害之祭。
掌以招梗禬禳之事,以除疾殃。
《周礼·天官·女祝》
16.
姓。金有史咏妻梗氏。见《金史·胡天作传》。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形近字
与“梗”字右部件相同,均为“更”
全部
便
二字词
  • 桔梗
  • 梗介
  • 萍梗
  • 作梗
  • 梗概
  • 梗塞
三字词
  • 脖梗子
  • 脖儿梗
  • 脖梗儿
  • 木梗人
  • 直梗梗
四字词
  • 从中作梗
  • 萍踪梗迹
  • 飘蓬断梗
  • 留果还梗
  • 断梗浮萍
  • 断梗飘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