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释义
1.
令人信服。
详细释义
1.
信用;诚信。
王配于京,世德作求。永言配命,成王之孚。
《诗·大雅·下武》
沔彼流水,朝宗天池。洋洋贡职,抑抑威。既,亦闲礼容。一人有,作孚邦。
《乐府诗集·燕射歌辞二·殿前登歌》
至公者赏于无私,奉天者每屈情以申制,所以作孚万国贻则后昆。
《南史·殷景仁传》
2.
信服;信从。
惟兹惟德,用乂厥辟。故一人有事于四方,若卜筮,罔不是孚。
《书·君奭》
大厦之,斧斤未操;府幽都,悖未孚。
·韩愈·《祭张给事文》
烈哉卓母心,德幼所孚。生世逢不辰,容誓其夫。
·孟鼐·《前指挥卓焕妻钱氏》诗
督威信慈惠,舆论素孚,日部曲尚易集合,必能速赴,宣布德意,乂安地方。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清吏条陈》
3.
谓使相信;使信服。
公曰:“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左传·庄公十年》
威辟既用,而苟免之行;仁信道孚,故感被之情著。
《后汉书·酷吏传论》
与讲经艺源,皇王之步,求大化之所未孚,访之所未究。
·司马光·《交趾献奇兽赋》
夫人之心,至深而不可犹泽也,何以孚之哉……以感民,有不言而信者矣。
·方孝孺·《蒋伯孚字说》
〔汪〕任四川永,以性情乖僻,不孚望,章。
·薛福成·《庸笔记·轶闻·盾鼻随闻录当毁》
4.
相应;符合。
丽辉岩泽昭采。嘉祥爰孚,柔颜载睟。
南朝 宋·鲍照·《征北世子诞育上疏》
〔李正〕守松多惠政,王称为近日廉吏之冠,宜其侍御臭味相孚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二
诏书盖用金,然后颁郭,布告九州。庶使金字煌,赤符而成瑞;紫明晰,合玉而相孚。
太平天·邓辅廷·《诏书盖玺颁行论》
孔子生据乱世,而志常在太平世,必化至大同,乃孚素志。
康有为·《礼运注叙》
5.
“俘”的古字。俘获;俘虏。
孚人三千八十一人,孚□□匹,孚
《小盂鼎》
孚士女羊牛,孚吉金。
《师圜簋
为后起字,甲骨文以孚之俘。
于省吾·《甲骨文字释林·释孚》
6.
通“”。参见“孚命”。
7.
通“”。参见“孚甲”。
8.
见“孚尹”。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甲骨文
金文
大篆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形近字
与“孚”字上部件相同,均为“爫”
全部
二字词
  • 孚合
  • 发孚
  • 交孚
  • 旁孚
  • 相孚
  • 孚感
三字词
  • 美孚灯
  • 竹孚俞
  • 阮孚貂
四字词
  • 不孚众望
  • 深孚众望
  • 小信未孚
  • 孚佑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