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ái
tāi
常用释义
1.
高而平的建筑物。
  • 例词
    亭台楼阁
    观礼台
    瞭望台
2.
公共场所高出地面的设施,用于表演、讲话等。
  • 例词
    讲台
    舞台
    戏台
    领奖台
  • 例句
    老师让同学们轮流上讲表演情景故事。
3.
物体的底座。
  • 例词
    灯台
    锅台
4.
像台的东西。
  • 例词
    窗台
    井台
    灶台
  • 例句
    父亲正在厨房灶边忙碌着,为我们准备大餐。
5.
用于机器设备、演出等。
6.
桌子或类似桌子的器物。
  • 例词
    乒乓球台
    手术台
    写字台
    梳妆台
    柜台
  • 例句
    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商品,令我眼花缭乱。
7.
指台湾省。
  • 例词
    港台地区
    台胞
8.
详见[台风]:发生在太平洋西部海洋上的热带气旋,是一种极猛烈的风暴,中心附近风力达12级以上,同时伴有暴雨。
9.
敬词,旧时用于称对方或跟对方有关的动作。
  • 例词
    兄台
    台甫
    台鉴
10.
姓。
详细释义
1.
三台。星名。古代用三台来比喻三公。
复计金授官,移民逃寇,推咎台衡,以答天眚。
《后汉书·孝安帝纪论》
方回踵武,奕世登台。
《晋书·郄鉴传论》
2.
敬辞。用于称呼对方或跟对方有关的行为。
首,伏承台,欲使撰述先公神道碑,岂胜愧恐!
·欧阳修·《与程文简公书》
一日,告仕宦者曰:“金人且至,台眷盍早避地耶?”
·康与之·《昨梦录》
邵兄何以不往院中行走?莫非尊大夫人台训严切?
《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
3.
通“”。参见“台背”。
4.
高而上平的方形建筑物。供观察眺望用。
故先王之为台榭也,榭不过讲军实望氛祥。故榭度大卒之居,于临观之高。
《国语·楚语上》
是楚王乃登云阳
·司马相如·《子虚赋》
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
·杜甫·《登高》诗
5.
凡高于地面而上平的物体均可称台。如: 舞台;月台;讲台;写字台。亦指作底座用的物体。如: 船台;锅台;砚台;烛台。
6.
盘子的俗称。
子母相去连台拗倒。
《全唐诗》卷八七九载《龙朔中酒令》
7.
比喻政治舞台。参见“臺下”。
8.
通“”。
今而知君之犬自是台无馈也。
《孟子·万章下》
久客此,每以烦费公帑为惭,自是台无馈也,不亦善乎?
·王安石·《与陈和叔内翰书》
9.
古代中央政府的官署。常指御史台。
亦指朝廷、禁中。
辄摄整亡父使奴海蛤到台辩问
南朝 梁·任昉·《奏弹刘整》
庄时,兼御史中尉,京师肃然。每向,恒赤牛,“赤牛中尉”。
《北史·元仲景传》
始入,即奏人主一言,天下耳目焉。
·方苞·《尹元孚墓志铭》
及李流寇蜀,昌遁半年,聚党数千人,盗得幢麾,遣其募人流。
《晋书·张昌传》
诞见符至,大怒,唤入交:“汝欲死邪?诉台求解。”
《宋书·竟陵王诞传》
10.
旧时用为对高级地方官吏或同辈人的尊称。
11.
古代一种地位很低下的奴隶。
后泛指奴仆。参见“臺隸”。
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臣僚,僚臣
《左传·昭公七年》
12.
莎草。一名夫须。可制蓑笠。
参见“臺笠”。
南山有,北山有
《诗·小雅·南山有台》
刍苘台,戎葵怀草。
·张衡·《西京赋》
13.
清代邮驿的一种。
凡置,曰驿,曰站,曰塘,曰,曰所,曰
《清史稿·职官志一》
14.
量词。
,彼此酬酢了日,吃了几台花酒。
《孽海花》第三回
不会作画,也想画起来;不会唱歌,也想唱一台。
郭小川·《花纹歌》
15.
姓。汉有台崇。见《后汉书·献帝纪》。
16.
桌子或类似桌子的器物。
又如: 写字台、工作台、戏台等。
几,李尤《〈几〉叙》曰:“黄帝轩辕作……今曰燕几、曰、曰卓。”
《三才图会·器用·台》
一日,上御筵,足加于楞上,意有惰容。
·文秉·《烈皇小识》卷二
17.
台风。
台湾风他海殊大而烈者为飓,又甚者为台倏止,日夜不止。正、二、三、四月为飓,五、六、七、八月为台
·王士禛·《香祖笔记》卷二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形近字
与“台”字下部件相同,均为“口”
全部
二字词
  • 台灯
  • 后台
  • 前台
  • 拆台
  • 上台
  • 登台
三字词
  • 五台山
  • 潜台词
  • 黄金台
  • 台风眼
  • 气象台
  • 断头台
四字词
  • 亭台楼阁
  • 债台高筑
  • 近水楼台
  • 天台路迷
  • 黄台之瓜
  • 舞榭歌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