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释义
1.
对人友爱,有同情心。
  • 例词
    为富不仁
    仁爱
    仁慈
  • 例句
    这位慈的老人,收养了很多被遗弃的小动物。
2.
古代一种道德观念,核心是爱人、待人友善。
  • 例词
    仁至义尽
    仁政
3.
果仁,果核或果壳里的东西。
  • 例词
    杏仁
    桃仁
  • 例句
    这家店的杏露甘甜可口,让人印象深刻。
4.
敬词,用于对对方的尊称。
  • 例词
    仁兄
5.
姓。
详细释义
1.
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观念。其核心指人与人相互亲爱。孔子以之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
仁爱;相亲。
仁者人也,亲亲为人。
《礼记·中庸》
迟问仁。子(孔子)曰:“人。”
《论语·颜渊》
仁,仁也。
《墨子·经说下》
人利物之仁。
《庄子·天地》
仁,行而宜之之谓义
·韩愈·《原道》
盖讨贼义与哀兄之仁,固行而不相悖也。
·方苞·《周公论》
仁慈;厚道。
君子笃于亲兴于仁;故民不偷。
《论语·泰伯》
恻隐之心,仁也。
《孟子·告子上》
恻隐,不忍;不忍,仁之也。
·王充·《论衡·本性》
詹(欧阳詹)事父母孝道,仁妻子,朋友
·韩愈·《欧阳生哀辞》
是故以樊之功,一旦遂欲之而疑,呼,彼岂独于哙不仁邪!
·苏洵·《权书下·高祖》
于亲顺于长,仁于仆妾。
·王若虚·《李仲和墓碣铭》
祝枝山允明云:“夫欲人之廉,虐夫欲人之柔,暴夫欲人之仁。”
·李诩·《戒庵老人漫笔·忘己责人》
行惠施利,以恩德济助。
故仁者所以博施于物。
《尹文子·大道下》
少欲惠行德之仁。
《韩非子·诡使》
安利物者,仁行也。仁行出德,故曰:“仁者,德之出也。”
·贾谊·《新书·道德说》
千里外山泽无告之老,翁皆得而时时衣食之,翁之禄,但仁九族惠友已哉!
·李贽·《复李渐老书》
夫仁者,通人我之也。
·谭嗣同·《仁学》
故通商者相仁之道也,利之道也,客固利,主尤利也。西人商,以其物仁我,亦欲我之物以仁彼也。
泛指仁德。
人曰:“仁人也,不可失也。”之者如市。
《孟子·梁惠王下》
而恩洽。
·扬雄·《长杨赋》
钦闻积善,智洽仁昭。
·张说·《祭和静县主文》
而先生(指康有)之好仁,幼博(即有广仁)之持足以相
梁启超·《康广仁传》
2.
有德者之称。
指仁人。
泛爱众,而仁。
《论语·学而》
微子去之,箕子之奴,比干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又《微子》
亦已幸,事友其仁。
·韩愈·《酬裴功曹》诗
指事物中有恩于万物长育者,古代常与五行等相配,亦称之为“仁”。
之,之,假之,仁也
《礼记·乡饮酒义》
春者何,之始也
《公羊传·隐公元年》
3.
思念;致思慕之心。
蜡之祭也……仁之至,也。
《礼记·郊特牲》
郊社之,所以仁鬼神也;禘之,所以仁昭穆也;奠之,所以仁死也;射,所以仁乡党也;食,所以仁客也。
又《仲尼燕居》
宗伯之官以成仁。
《大戴礼记·盛德》
4.
保;养。
亦用以比喻有滋养。
仁,所以保民也。
《国语·周语中》
天地不仁,以为刍狗;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老子》
性仁,情喜。
·扬雄·《太玄·太玄数》
水重安而宜竹,江水肥仁而宜稻。
《淮南子·形训》
5.
谓痛痒相知,感觉灵敏。
其不痛不仁者,病久入深,荣卫之行𬈧经络时疏,故不通,皮,故不仁。
《素问·痹论》
彼此痛痒不相省,斯之不仁;反是,斯谓仁。是故仁、不仁之概念,可得而言也,曰不仁者,同类意识麻木而已矣;仁者,同类意识觉醒而已矣……不仁之极,则感觉麻木,而四肢痛痒互不相知;仁之极,则感觉锐敏,而全人类情义利患之于我躬,若电之相震也。
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
6.
相通;相贯。
仁者,通而无间者也。
·王廷相·《慎言·作圣篇》
“仁”生意,故有相通、相、相焉。
·方以智·《东西均·译诸名》
7.
果核或果壳最里头的部分,大都质软可食。
今动物细胞核内之小体亦称仁,一名核点。亦称其他物体的中心部分。
可服核中仁二十七枚。
《太平御览》卷九六五引《刘根别传》
果核中子曰仁……是仁者生意之所寓,百果得此为发生之基。
·杨伯嵒·《臆乘》
仁,人心也,核中之仁,中央之心,未之大荄也。全汁其全仁,“仁”生意……凡核之仁必有二坼,故初者二芽。
·方以智·《东西均·译诸名》
之人,在核中如人在天地之中,故曰人,俗以“仁”之。
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坤部》“人”
他生着一双大眼,那滴溜溜眼仁一转,就来了主意。
魏巍·《山雨》
8.
佛教徒对佛、罗汉的尊称。
夫沙者,慈悲情,愍,仁今所笑,愿闻
·玄奘·《大唐西域记·健驮逻国》
〔盲曰:“仁今不久成正。”
又《摩揭陀国上》
9.
通“”。
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之也?
《论语·雍也》
观过,斯知仁矣。
又《里仁》
10.
通“”。
古文仁𡰥,夷亦或𡰥……人、儿、仁,本皆音奴切,夷音同,作杜尼切,同舌音,古得相借。臣引《山海》“非人羿莫能上”,今本作仁羿,皆夷羿也。
章炳麟·《文始》卷三
11.
姓。五代时有仁美。见《旧五代史·回鹘传》。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甲骨文
金文
大篆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二字词
  • 仁爱
  • 仁慈
  • 杏仁
  • 果仁
  • 仁政
  • 瞳仁
三字词
  • 怀仁堂
  • 花生仁
  • 脑瓜仁
  • 仁丹胡
  • 仁德堂
  • 智仁勇
四字词
  • 仁至义尽
  • 一视同仁
  • 为富不仁
  • 当仁不让
  • 仁人志士
  • 麻木不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