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é
shé
常用释义
1.
不正当;不正派。
  • 近义
  • 反义
  • 例词
    邪恶
    邪念
    邪说
2.
奇怪;不正常的。
3.
中医指引起疾病的环境因素。
  • 例词
    风邪
    寒邪
    湿邪
4.
迷信指妖魔鬼怪给人带来的灾祸。
  • 例词
    避邪
    驱邪
    中邪
详细释义
1.
不正;不正派。
邪,思斯徂。
《诗·鲁颂·𬳶
家之,由官邪也。
《左传·桓公二年》
行也邪,言也无颇
·韩愈·《行箴》
我看瑞贞这些日子是有点邪,鬼鬼祟祟,交些乱朋友。
曹禺·《北京人》第三幕
2.
指品行不正的人。
,去邪勿疑。
《书·大禹谟》
天𦌂兮掩邪,彀天弧兮射奸
《楚辞·王逸〈九思·守志〉》
3.
私心。
主亦有地,臣主同地,臣有所匿其邪矣。
《吕氏春秋·审分》
4.
中医学上指一切致病因素为邪,如风寒暑湿之气。
灸刺和逐去邪。
《急就篇》卷四
凡外因百病之人,必先表。表气壮则卫守,邪由何入!
·张仲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篇》
到了次日,大夫了。瞧了玉,不过说饮食不,着了点儿风邪,没大要,疏散疏散就好了。
《红楼梦》第八三回
5.
妖异怪诞之事。
而百善至,百邪去,天下者,其惟孝也。
《吕氏春秋·孝行》
性不信巫邪。
《南史·袁君正传》
6.
异常;不平常。
可是邪的!道那小子有这么大神通不成!
《儿女英雄传》第六回
他因酒后发酒疯,或因穷而发邪脾气。
老舍·《四世同堂》七
她的时常被饥饿困迫的瘦身子忽然来了一股邪力气,几乎把李四妈撞倒。
又四九
7.
偏斜。
参见“邪幅”。
与肃为邻,右以界。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金文
大篆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二字词
  • 辟邪
  • 邪恶
  • 邪道
  • 邪念
  • 邪气
  • 邪说
三字词
  • 思无邪
  • 不信邪
  • 邪门儿
  • 狎邪游
  • 狭邪游
  • 辟邪树
四字词
  • 改邪归正
  • 歪风邪气
  • 歪门邪道
  • 扶正祛邪
  • 邪门歪道
  • 邪魔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