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ēi
常用释义
1.
起伏不平的水面。
  • 例词
    波浪
    波涛
    海波
  • 例句
    船只在涛中不停颠簸,让乘客们颇为不安。
2.
比喻突然出现的情况。
  • 例词
    轩然大波
    波折
    风波
  • 例句
    几经折,他终于完成了这项艰难的任务。
3.
物理学上指振动在物质中的传播,是能量传递的一种形式。
  • 例词
    电波
    光波
    微波
4.
比喻流转的目光。
  • 例词
    秋波
    眼波
详细释义
1.
水涌流。
夫水波而上,其摇而下,其固然者也。
《管子·君臣下》
他底眼,只茫然的睁着,任迷茫的前事,绿水似的波过他底心头。
潘漠华·《飘泊者》诗
2.
涌流的水;流水。
有豕白蹢,涉波矣。
《诗·小雅·渐渐之石》
山下石穴广四尺,高七尺,水溢石空,注。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渭水一》
长桥卧波,未
·杜牧·《阿房宫赋》
3.
波浪;起伏波动的水面。
兮九河,冲风起兮横波。
《楚辞·九歌·河伯》
,水波不
·苏轼·《赤壁赋》
至半途,望一覆舟,浮沉波上,有人踞舟背呼求援,烟中,了不可辨其为谁
·黄瑜·《双槐岁钞·援溺得子》
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又太暗了。
朱自清·《温州的踪迹·绿》
4.
起波。
亦比喻挑起事端,制造混乱。
袅袅兮秋,洞庭波兮木下。
《楚辞·九歌·湘夫人》
夏月天暑,秋水不波。
·羊士谔·《寄黔府窦中丞》诗
海水有时平静不波,如一片光滑的玻璃。
沈从文·《水云集·水云》
一波,共起谤议
·苏舜钦·《答韩持国书》
二十四年大海禁。、粤、浙、吴,航天里,鲸鲵不波。
·魏源·《圣武记》卷八
5.
风波。比喻事情的意外变化。
又如: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澄俗,化静世波。
·陆云·《赠汲郡太守》诗之四
6.
投入水中。
吴王乃波伍相,西施。
·黄滔·《馆娃宫赋》
7.
目光流转;流转的目光。
娭光眇,目曾波些。
《楚辞·招魂》
目波澄,眉妩连卷。
汉无名氏《杂事秘辛》
良媒以接兮,微波以通
三国 魏·曹植·《洛神赋》
8.
波及;播散。
参见“波及”。
帷夕风济,清尚波人。
南朝 梁·张率·《清凉》诗
大概都市上的人,过惯了文雅秀气的生活,一旦遇着有刺激性的粗豪举动,都很愿意欣赏一下;同时又害怕这粗豪波到自己身上,吃不住。
李劼人·《死水微澜》第五部分二
9.
逃;奔走。
向波。
《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企喻歌辞之一》
商旅波,行纲侧胆
《太平广记》卷二六三引唐张𬸦《朝野佥载·李宏》
年二月清明,又袖封筒到波。
·褚人·《坚瓠补集·辞荐馆》
10.
古代蜀方言。对老人的尊称。
西川高相公筑罗城日,遣分擘地界,掘古冢,取𫭞甃城,独沧州守使姜知古卓旗占得西南肖波,其畚相公也,年代深,碑文磨,“走”脚损敛,“肖”字存焉。
后蜀·何光远·《鉴诫录·鬼传书》
蜀中尊老者波,祖及外祖皆曰波。又有所天波、日波、月波、雷波者,皆尊之之
·范成大·《吴船录》卷上
:“起何波理残梦。”自注:“述中所何使君,蜀人以波呼之,丈人也。”
·叶□·《爱日斋丛钞》卷五
11.
书法指捺的折波。
〔宋翼〕每一波,常三
·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
复当点画撇论极诸家之致。
南朝·梁武帝·《答陶弘景论书书二》
12.
句中衬字。无义。
他兄弟每多死少波生。
·朱凯·《昊天塔》第四折
我受了些雪风筛
·张国宾·《合汗衫》第三折
13.
语助词。犹吧。用于句末。多见于宋元的口语。
字替他波。
元无名氏《货郎旦》第二折
客官,你一面吃酒,我一面告你波。
··《长生殿·疑谶》
水芹子咽,回家波。
端木蕻良·《浑河的急流》
14.
古水名。源出今河南省鲁山县西北,南流入滍水(今沙河)。
其川雒,其浸波溠。
《周礼·夏官·职方氏》
川曰雒,曰波溠。
《汉书·地理志上》
15.
古县名。汉置,属河内郡。波县治所在今河南省济源市东南。
河内郡……十八: 怀,汲,武德,波,山……
《汉书·地理志上》
16.
物理学名词。振动在一定物体或空气中的传播过程,一种能量的传递形式。如物理学上的声波、光波、电磁波、冲击波等。
17.
姓。汉代有波才。见《后汉书·灵帝纪》。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大篆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形近字
与“波”字右部件相同,均为“皮”
全部
二字词
  • 余波
  • 风波
  • 波动
  • 波涛
  • 波浪
  • 波纹
三字词
  • 定风波
  • 次声波
  • 超声波
  • 冲击波
  • 波美度
  • 波斯猫
四字词
  • 波涛汹涌
  • 波谲云诡
  • 波澜壮阔
  • 随波逐流
  • 云谲波诡
  • 一波三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