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释义
1.
口水;唾液。
  • 例词
    馋涎欲滴
    垂涎三尺
详细释义
1.
唾液;口水。
亦指流口水。
殊不知我之津液涎皆水。
《关尹子·一宇》
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
·杜甫·《饮中八仙歌》
那老在半空,化津涎,不了王宫前
《西游记》第六九回
吃了一回,两个看看吃的涎
《金瓶梅词话》第六一回
母、王夫人遵旨宫,元妃痰塞口涎,不能言
《红楼梦》第九五回
2.
贪羡;贪图。
我某某生家仆妇也,主人涎我色,我,不之。
·袁枚·《新齐谐·陈州考院》
章,内畏严罚涎重利,遂决计
周素园·《贵州民党痛史》第四篇第八章
3.
吐;流。参见“涎縷”、“涎玉沫珠”。
4.
黏液;浆汁。
中蒸粟埋饭瓮,大杓更取酸生涎。
·苏轼·《和蒋夔寄茶》
用不去油巴豆一,螌蝥三,麝香少,以葱涎蜂蜜和捻如粒形,棉裹置耳中。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导气通瘀锭》
人们张大着嘴巴,粗重地呼吸,可是吸进去的也还不是那么厚笃笃的、稠涎似的、勉强说是气体罢,可是把肺叶都糊住了。
茅盾·《一个够程度的人》
5.
(眼神)呆滞。
直踢得腮儿红脸儿热,眼涎腰儿软
·邓玉宾·《村里迓古·仕女圆社气双关》套曲
6.
贪馋地盯视。
醉醺醺来缠,眼溜溜涎。
·《替杀妻》第一折
罗歪嘴拿眼四面一扫,看见一般看女人的男子,都涎着眼睛,把蔡大嫂盯着。
李劼人·《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八
7.
厚着脸皮;嬉皮笑脸。
脸儿涎,情媚。话跷蹊,心自猜疑。
·高濂·《玉簪记·词媾》
金福田听得钱芳行这么说,也涎着脸笑了。
茅盾·《多角关系》十三
王厨子勒着衣袖从侧边房里走了出来,涎着脸打量着她。
丁玲·《母亲》二
8.
拖;伸。
夹着尾巴,涎着半条舌头的黄狗、黑狗、白狗、花狗也在沙滩上懒洋洋地走着。
茅盾·《一个够程度的人》
9.
见“涎漫”。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甲骨文
金文
大篆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形近字
与“涎”字右部件相同,均为“延”
全部
𫄧
二字词
  • 涎沫
  • 龙涎
  • 口涎
  • 涎脸
  • 清涎
  • 飞涎
三字词
  • 龙涎香
  • 涎着脸
  • 黏涎子
  • 野狐涎
  • 涎瞪瞪
  • 涎不痴
四字词
  • 垂涎三尺
  • 垂涎欲滴
  • 馋涎欲滴
  • 涎皮赖脸
  • 染指垂涎
  • 口角流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