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释义
1.
我国传统的弦乐器,木制,长形,原有13根弦,现增到25根,也叫古筝。
  • 例句
    他十分擅长古,曾经得过许多奖。
2.
详见[风筝]:一种娱乐玩具,用竹篾做骨架,糊上纸或绢,借助风力在空中飘动,人拉动系着它的长线可以控制。
  • 例句
    父亲答应这个周末陪我去放风
详细释义
1.
拨弦乐器。形似瑟。传为秦时蒙恬所作。其弦数历代由五弦增至十二弦、十三弦、十六弦,现经改革,增至十八弦、二十一弦、二十五弦等。
筝,按《·乐记》“筝,五筑身也。”今并二州筝形如瑟,不知所改作也。或曰秦蒙恬所造。
·应劭·《风俗通·声音·筝》
四: 一曰琴,神五弦,周文王加二弦七者也。二曰瑟,二十七弦,伏羲所作者也。三曰筑,十二弦。四曰筝,十三弦,所,蒙恬所作者也。
《隋书·乐志下》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二字词
  • 古筝
  • 轧筝
  • 筝语
  • 瑶筝
  • 鼓筝
  • 秦筝
三字词
  • 吹云筝
  • 桓伊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