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释义
1.
古代行军时士兵衔于口中以禁喧声的用具。
  • 例词
    衔枚疾走
2.
多用于较小的成片的东西,相当于“”。
  • 例句
    他出去旅游,回来给我带了一纪念币。
详细释义
1.
树干。
遵彼汝,伐其枚。
《诗·周南·汝坟》
沌而潺湲兮,若枚折。
·王褒·《洞箫赋》
鲛馆杼,樵舟伐枚。
·杜甫·《雨》诗
2.
门钉。
迫,中,以枚数阖
《左传·襄公十八年》
3.
古代行军时士卒衔于口用以禁止喧哗的器具,形如箸。
勿士行枚。
《诗·豳风·东山》
愿衔枚而言兮,被君之渥洽。
《楚辞·九辩》
枚,夜登芒山,未明之。
《北史·周纪上·太祖文帝》
4.
钟乳。古代钟器上的饰物。
钟带谓之篆,篆间谓之枚。
《周礼·考工记·凫氏》
中,杭州西湖侧发地得一古,匾而短,其枚长几半寸,大略制度如《氏》所
·沈括·《梦溪笔谈·乐律一》
5.
一一;逐个。参见“枚卜”、“枚舉”、“枚數”。
6.
指占卜。
沈研册,洞󰍍枚。
《晋书·郭璞传赞》
7.
长度单位,即一分。
十分寸之一之枚。
《周礼·考工记·轮人》
8.
量词。
相当于个、只。
用弩无数,出人六十枚。
《墨子·备高临》
今王德言者十枚。
·梅尧臣·《答王德言遗柑》
相当于条、块。
奉教垂鹿子巾一枚。
北周·庾信·《谢滕王赉巾启》
收得美石百枚。
·苏轼·《与佛印禅老书》
她瘦来像干柴丫一样,贴着两枚太阳膏,时常淌着眼泪。
沙汀·《丁跛公》
相当于件、支。
〔遵〕讨击首八百余级,得、弩、刀、矛、楯、匕首二三千枚。
《东观汉记·邓遵传》
顾谓其子曰:“我棺中可著百张纸笔两枚。”
《北史·宇文寿兴传》
9.
姓。汉有枚乘。见《汉书》本传。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形近字
与“枚”字右部件相同,均为“攵”
全部
二字词
  • 王枚
  • 猜枚
  • 枚枚
  • 枚子
  • 衔枚
  • 枚举
四字词
  • 不胜枚举
  • 衔枚疾走
  • 马工枚速
  • 不可枚举
  • 不遑枚举
  • 衔枚束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