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án
yàn
yín
常用释义
1.
所说的话。
  • 例词
    言简意赅
    格言
    诺言
    留言
  • 例句
    我看到了他的留后,马不停蹄地朝目的地奔去。
2.
说。
  • 例词
    言过其实
    畅所欲言
    言之有理
  • 例句
    今天都是自己人,大家就畅所欲,不要拘束。
3.
汉语的一个字或一句话。
  • 例词
    一言难尽
    三言两语
  • 例句
    这件事情很复杂,不是三两语就能说清楚的。
4.
姓。
详细释义
1.
话;言语。
亦专指责备之言;谤言。
《古典新义·周易义证类纂》。或专指善言。
任有言曰:“人惟求,器非求,惟新。”
《书·盘庚上》
浮屠正曰佛屠,佛屠图声相近,皆西方言,其来转为二音。
《魏书·释老志》
肺腑之言呵,铭刻于肺腑!
公刘·《哀诗魂——怀诗人郭小川同志》诗
小有言。
《易·需》
宛之言未已。
《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匪言勿言,匪由勿
《诗·小雅·宾之初筵》
子曰:“非言也。必不克。”
《左传·昭公二十二年》
2.
指一个字或一句话。
亦借指书;著作;文章。
亦代称诗篇;歌辞。
》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邪。”
《论语·为政》
箸《衡》八十五篇,二十余万言。
《后汉书·王充传》
这案子的辩驳书已积逾五十万言。
萧乾·《矛盾交响曲》
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贾谊·《过秦论上》
〕少有大志,便弓,博览群言。
《北史·王谊传》
顾独老子、周、列家言,皆自作疏。
·袁宏道·《叙小修诗》
博士家言,有可取。
《诸大家时文序》
主人且勿𬤎子歌一言。
南朝·宋·鲍照·《代东武吟》
岐公自行宫留守出守稽,朝士以送行甚。周子充在中,亦有而亡之。岐公以再求曰:“言,乃或者藏去。”子充极爱其遣之婉。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
3.
学说;主张。
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
《孟子·滕文公下》
臣公善修黄帝、老子之言,显闻于齐称贤师
《史记·乐毅列传》
4.
政令;号令。
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也。
《诗·大雅·抑》
有不祭修意,有不祀修言。
《国语·周语上》
5.
说;说话。
亦谓论;谈论。
〔殷高宗〕三年不言。
《书·无逸》
周桓公言王曰:“我周之东迁晋郑焉依。”
《左传·隐公六年》
之人不足言事。
《商君书·更法》
故不通物者,难与言化。
《淮南子·齐俗训》
昔疏广、受二子以年老一朝位而去,于公卿,祖道都外,车数。道路者多息泣下,共言其
·韩愈·《送杨少尹序》
在人民内部,民主是对集中而言,自由是对纪律而言。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
6.
表达。
言志。
《书·舜典》
以言志。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7.
记载。
曰:“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
《左传·隐公元年》
武帝,河间献王好儒,毛生等共采《周官》及子言事者,以作《乐记》。
《汉书·艺文志》
温州雁山,天下奇秀,然自古牒,未有言者。
·沈括·《梦溪笔谈·杂志一》
8.
问。
若有言,以束帛,如享
《仪礼·聘礼》
氏之司马鬷戾言曰:“若之何?”
《左转·昭公二十五年》
各自媚,肯相言!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三·饮马长城窟行一》
事德清俞先生,言稽古之,未尝问辞诗赋
章炳麟·《谢本师》
9.
告知;告诉。
之,然言其丧算
《礼记·哀公问》
令人因申子于韩请兵,以攻魏,申子欲言之君。
《韩非子·内储说上》
生瞋目案叱使者曰:“走!入言沛公,吾高酒徒也,非儒人也。”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10.
号召。
〕遂西召前将军董卓屯中上林苑……使武猛都尉丁原孟津,火照城中,皆以宦官言。
《后汉书·何进传》
11.
解释引文、词语或某种现象的发端词,相当于“就是说”或“意思是”。
》云:“既醉以酒,既以德。”言乎仁也。
《孟子·告子上》
今狂花生枯木,又在铃阁,言威之富,荣华之盛,皆如狂花之,不可久也。
·干宝·《搜神记》卷七
田事既
《吕氏春秋·孟春》
12.
誓言;约言。
载笔,士言。
《礼记·曲礼上》
曰:“君之言。”
《左传·哀公十四年》
初既余成言兮,悔遁而有他。
《楚辞·离骚》
13.
指古代臣对君的呈文。
先主上言帝曰:“臣以具臣之才,荷上之任,董督三,奉辞于外。”
《三国志·蜀志·先主传》
王莽居京上言。
·干宝·《搜神记》卷五
14.
嫌隙。
姬使奄楚,以环释言。
《国语·晋语二》
15.
离间。
君毋以小大,毋以言近,毋以内外。
《礼记·缁衣》
雅·释诂》:“言,也。”言近,即《左》“远间亲”也。以此彼曰
·汪远孙·《国语发正》卷八
16.
料想;知道。
何言中路遭捐,零落漂狱边
·郭震·《古剑篇》
言配君子,以奉百年身。
·李益·《杂曲》诗
17.
似;像。
似出,言发潇湘渚。
南朝·梁·王僧孺·《为人有赠》诗
抱明中不,含外疑虚。似庭霜,光言砌月
·王维·《赋得清如玉壶冰》
18.
为;为了。
言避一暑,池亭五月
·孟浩然·《夏日与崔二十一同集卫明府宅》诗
何言西北至,却走南隅。
·李白·《赠崔谘议》诗
19.
喻指鸣叫。
人有学为鸟言者,其音则鸟也,而性人也。
·徐渭·《叶子肃诗序》
女言,啁啁可
·戴名世·《鹦鹉赞》
20.
犹然;焉。多用作形容词或副词词尾。
之,潸焉出涕。
《诗·小雅·大东》
言酌春酒,摘我中蔬。
·陶潜·《读山海经》诗之一
眷言怀君子,沉痛切中
南朝·宋·谢灵运·《庐陵王墓下作》诗
21.
连词。犹而。
念彼共人,言出宿。
《诗·小雅·小明》
回车驾,悠悠涉道。
《古诗十九首·回车驾言迈》
今晨言出,公南山西。
·杨万里·《人日诘朝从昌英叔出谒》诗
22.
犹于。
宰我、子为说辞;冉牛、子、颜渊善言德行。
《孟子·公孙丑上》
23.
助词。无义。
言告氏,言告言
《诗·周南·葛覃》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王维·《青溪》诗
言登孤竹山,焉思古
·顾炎武·《谒夷齐庙》诗
24.
通“”。军中通讯问之人,指间谍之类。
曰:“執行其言”。
田有禽,利言,无咎。
《易·师》
当读为讯。言从、辛古同字,而愆迅音同。是古音言亦近。音近则义通,故讯问之“之言,俘之“”亦谓之言。
闻一多·《古典新义·璞堂杂识》
25.
通“”。声音。
黄言孔章。
《墨子·非乐上》
26.
通“”。大箫。
箫谓之言。
《尔雅·释乐》
27.
古地名。
出宿于干,饮饯于言。
《诗·邶风·泉水》
28.
姓。春秋有言偃。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甲骨文
金文
大篆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二字词
  • 文言
  • 言语
  • 食言
  • 箴言
  • 格言
  • 诺言
三字词
  • 万言书
  • 预言家
  • 文言文
  • 清真言
  • 不可言
  • 真言宗
四字词
  • 言出法随
  • 一言难尽
  • 三言两语
  • 危言耸听
  • 童言无忌
  • 言不由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