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释义
1.
扔;投;抛。
  • 例词
    掷地有声
    投掷
    弃掷
  • 例句
    他的演讲地有声,引起了观众的共鸣。
详细释义
1.
投;抛。
引申指抛弃。
小失卓意,卓拔手戟之。
《后汉书·吕布传》
佛食毕掷钵虚空,有天子名善梵,即接取之,所罣赍钵上梵天,亿千梵天,皆共供,右奉事。
《普曜经·四天王上钵品》
安得天外,使人不疑本根。
·杜甫·《石笋行》
公望叩首如户作处后事,掷笔抽佩刀自刎。
·恽敬·《前太子少保云贵总督刘公祠版文》
他很难过的掷了纸和笔,在小房子里,大步独自来回踱着。
丁玲·《一天》
日月人去,有志不得
·陶潜·《杂诗》之二
羸形可致,佳安可
·韩愈·《南溪始泛》诗之三
2.
投射。
多情客,空汝、星眸小
·许田·《解语花·偶见》词
阿毛凝望着玛瑙山居的屋顶,她把所有的能希望的力,都从这眼光中掷去。
丁玲·《阿毛姑娘》七
3.
腾跳;纵跃。
〔操〕与绍还出,失道枳棘中,不能得,〔操〕大叫云:“偷在此。”遑迫自出,遂以俱免。
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
〔弘度〕尝与训,至上,去地四五丈,俯之。曰:“可畏也!”弘度曰:“此何足畏?”欿掷下,至地
《北史·崔弘度传》
去年富公初薨,光往酹,其孤朝奉在草土中,哭自,必欲使光作墓
·司马光·《答两浙提举赵宣德书》
鹿有狂奔,虎毙犹
·戴表元·《邻峰》诗
4.
振动;飘动。
色,旗尾西北
·苏轼·《晓至巴河口迎子由》诗
5.
撒下,撒播。
参见“擲色”。
八月中戊社前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大小麦》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形近字
与“掷”字右部件相同,均为“郑”
全部
二字词
  • 掷骰
  • 掷地
  • 跃掷
  • 掷倒
  • 投掷
  • 抛掷
三字词
  • 掷骰子
  • 掷弹筒
  • 掷绣球
  • 掷杯珓
  • 掷老羊
  • 掷金声
四字词
  • 孤注一掷
  • 掷地有声
  • 一掷千金
  • 掷果盈车
  • 千金一掷
  • 一掷百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