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ò
常用释义
1.
迷信的人指依附于人身上而存在的精神。
  • 例词
    魂飞魄散
    失魂落魄
2.
魄力或精力。
  • 例词
    魄力
    气魄
    体魄
  • 例句
    他做事果断,很有力,赢得了众人的尊重。
3.
详见[落魄]:潦倒失意。现在一般写作“落泊”。
  • 例句
    他曾经是一个著名的文学家,如今看起来却有些落
详细释义
1.
古指依附于人的形体而存在的精气、精神。以别于可游离于人体之外的魂。
亦指可游离于人体之外的精气、鬼魂。
泛指事物的精神。
人生始化曰魄。既生魄,曰魂。
《左传·昭公七年》
《说文·鬼部》
中每一,使我潜动魄。
·杜甫·《送李校书二十六韵》
推其意而之曰:“凡有形者之魄,形者之魂,有魄而魂,天下之物皆僵且腐,而无复有所物矣。”
·戴名世·《程偕柳稿序》
冥冥荒山下,古魄。
·孟郊·《湘妃怨》诗
城崩塞色苦,再杞梁骨出土,疲魂魄相逐,陌上少年莫相非。
前蜀·贯休·《杞梁妻》诗
李太白,身是酒星魄。
·皮日休·《李翰林》诗
2.
人的形体。
人之精曰魂,形体谓之魄。
《太平御览》卷五四九引唐成伯《礼记外传》
得先帝于后苑山亭中……袖中一行云:“因失江山,面目祖宗天上,不敢于正。”
·文秉·《烈皇小识》卷八
3.
胆识,精力。参见“魄力”。
4.
征兆;征象。
参见“魄兆”。
兹至道之无边,其魄见于事者,可略而
·李逢吉·《石壁禅寺甘露义坛碑》
5.
木名。白皮,细叶,似檀。
魄,榽橀。
《尔雅·释木》
6.
通“”。月初出或将没时的微光。一说,指月初生或圆而始缺时不明亮处。
亦指月;月光。
惟三月哉生魄。
《书·康诰》
月未望则载魄于西,既望则终魄于
·扬雄·《法言·五百》
其魄也,是圜之背日而暗者也,故无睹也……轮转与之圜者,但能偏受照而光彩不全,故其暗遂名魄也。魄者,暗也。
·程大昌·《演繁露·月受日光》
月者,太之精……日光照之,则见其明;日光所不照,则谓之魄。
·李翀·《日闻录》
桂枝轮亏镜彩缺。
唐太宗·《辽城望月》诗
三更好月十分魄,无云天。
·朱淑真·《夜留依绿亭》诗之一
中夏魄初歌又判年。
·曹寅·《月夜西亭纳凉喜东田枉过》诗之一
7.
通“”。
君之所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庄子·天道》
将预切,糟魄也。
·杨慎·《丹铅杂录·苴有十四音》
8.
通“”。
犀象珠玉,虎魄瑁。
《后汉书·王符传》
丹魄,至皆兼
《文选·沈约〈恩传论〉》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形近字
与“魄”字右部件相同,均为“鬼”
全部
媿
二字词
  • 魂魄
  • 落魄
  • 魄力
  • 气魄
  • 神魄
  • 虎魄
三字词
  • 醉落魄
  • 载营魄
  • 耀魄宝
  • 既生魄
  • 哉生魄
  • 旁死魄
四字词
  • 惊心动魄
  • 失魂落魄
  • 魂飞魄散
  • 勾魂摄魄
  • 魄散魂飞
  • 丧魂落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