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
孝
常用释义
1.
动
尽心尽力地奉养父母或其他长辈并顺从他们的意愿。
例词
孝顺
孝子
孝心
尽孝
例句
孝
顺父母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2.
名
居丧,旧时礼俗,尊长死后一段时期内穿孝服,不娱乐,不交际,以示哀悼。
例词
守孝
例句
守
孝
期间,他推辞了一切娱乐活动。
3.
名
孝服,居丧期间穿的白色布衣或麻衣。
例词
披麻戴孝
4.
名
姓。
详细释义
简
繁
1.
祭;祭祀。
虞
辞
寇白吹乍(作)
宝壶
,用
享
用孝。
《虞司寇壶》
子曰:“禹,吾
无间
然矣。菲
饮
食而致孝乎鬼神,
恶
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
尽
力乎
沟
洫。”
《论语·泰伯》
〔禹〕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卑宫室,致
费于沟
淢。
《史记·夏本纪》
2.
孝顺;善事父母。
1
亦谓孝道。
君
义
、臣行、父慈、子孝、兄
爱
、弟敬,所
谓
六
顺
也。
《左传·隐公三年》
子
爱
利
亲谓
之孝,反孝
为
孽。
汉
·
贾谊
·
《新书·道术》
性婉
顺
有容德,事父母以孝
闻
。
《旧唐书·列女传·李德武妻裴氏》
有
钱
的不孝父母,像我
这穷
人,要孝父母又不能,真乃不平之事。
《儒林外史》第十五回
汝肇刑文武,用
会绍
乃辟,追孝于前文人。
注
《书·文侯之命》
自天子至
于
庶人,孝
无终
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注
《孝经·庶人》
伏惟
圣
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
犹
蒙矜育,况臣孤苦,特
为
尤甚。
晋
·
李密
·
《陈情表》
君臣关系的“忠”,完全是父子关系的“孝”的放大体。
李大钊
·
《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变动的原因》
3.
对尊亲敬老等善德的通称。
爱亲
者不敢
恶于
人,敬
亲
者不敢慢
于
人。
爱
敬
尽于
事
亲
,而德教加
于
百姓,形
于
四海,
盖
天子之孝也。
《孝经·天子》
故以天子之尊,尊
养
三老,
视
孝也。
《汉书·贾山传》
孝,亦善德之通
称
,非指事
亲
言之。
清
·
汪远孙
·
《国语发正·楚语上》
4.
指居丧。
1
亦指居丧之人。
桓思皇后祖
载
之
时
,
东
郡有
盗
人妻者亡在孝中,本
县
追捕,乃伏其辜。
汉
·
蔡邕
·
《陈政要七事疏》
五
岁丧
父,不肯食肉。
后丧
母,居
丧
哀毁骨立。人云:“崔九作孝,
风
吹即倒。”
《北史·崔子约传》
不苦
诈
打扮,不甚
艳
梳掠;衣服
尽
素
缟
,稔色行
为
定有孝。
金
·
董解元
·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
我倒也忘了孝未
满
。可
怜
你公公已死了二年多了!
《红楼梦》第七六回
谢车骑
在安西
艰
中,林道人往就
语
,
将
夕乃退。有人道上
见
者,
问
云:“公何
处来
?”答云:“今日
与谢
孝
剧谈
一出
来
。”
注
南朝 宋
·
刘义庆
·
《世说新语·文学》
5.
指孝服、丧服。
那
妇
人
带
上孝,一路上假哭
养
家人。
《水浒传》第二六回
赵
氏穿着重孝,出
来
拜
谢
。
《儒林外史》第六回
独
看到
宝钗浑
身
挂
孝,那一
种
雅致,比
寻
常穿
颜
色
时
更自不同。
《红楼梦》第一一〇回
正在
纳闷
,却
见
褚大娘子把
灵
前跪的那
个
穿孝服的少
妇
人
搀
起
来
。那厢那
个
穿孝的少年也便站起身
来
,
还
在那
里
握着
脸
擦眼
泪
。
《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回
6.
效法。
靡有不孝,自求伊祜。
注
《诗·鲁颂·泮水》
源:
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二字词
孝顺
孝敬
孝感
孝子
愚孝
孝义
三字词
明孝陵
三不孝
忠孝军
节孝坊
忠孝带
孝经序
四字词
披麻戴孝
披麻带孝
父慈子孝
不孝有三
入孝出弟
母慈子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