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释义
1.
古代立在驿站、官署等建筑物前做标志的木柱。也叫桓表、华表。
2.
姓。
详细释义
1.
表柱。原指古时邮亭旁作为表识的柱子,后泛指寺、墓、桥、城门等处用作表识或其他用途的柱子。
三家桓楹。
《礼记·檀弓下》
便出,
《汉书·酷吏传·尹赏》
于球场南立桓,置板,下一孔为门,而加网为囊,能得鞠囊者为胜
《金史·礼志八》
2.
指门扇内面两边固定门闩的直木。
门关再重……及视关入桓深。
《墨子·备城门》
3.
大。参见“桓撥”。
4.
盘桓。
桓之审为渊
《庄子·应帝王》
5.
忧虑。
允乃桓于黎民般。
《逸周书·祭公》
6.
见“桓桓”。
7.
水名。即今白龙江。发源于甘肃省岷县。
西因桓是,浮于,逾于沔。
《书·禹贡》
桓水出蜀郡岷山,西南行羌中,入于南海。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桓水》
8.
山名。
昔者战于桓之曲,燕不
《战国策·齐策五》
9.
木名。即无患木。传说此木为众鬼所畏,取为器用,辟恶气,镇邪。
患木,香,辟恶气,一名噤,一名桓。
·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支植下》
10.
姓。汉代有桓谭。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形近字
与“桓”字右部件相同,均为“亘”
全部
二字词
  • 盘桓
  • 乌桓
  • 三桓
  • 张桓
  • 桓表
  • 桓友
三字词
  • 盘桓髻
  • 揽桓须
  • 桓郎笛
  • 桓山鸟
  • 桓伊笛
  • 桓伊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