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释义
1.
大略。
  • 例词
    概要
    概况
    梗概
  • 例句
    我们要给这篇文章写一个要。
2.
气度;风度。
  • 例词
    气概
3.
总括。
  • 例词
    以偏概全
    概括
  • 例句
    这篇报道以偏全,只强调了某个方面的问题。
4.
一律。
  • 例词
    概莫能外
5.
旧时量谷物时刮平斗斛(hú)的用具。今称概板。
详细释义
1.
量谷物时刮平斗斛的器具。
引申为准则;标准。
〔仲春之月〕角斗甬,正概。
《礼记·月令》
者,平量者也。吏者,平法者也。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越王句践罢吴之年……妻操斗,身操概,自量而食,适饿
·袁康·《越绝书·请籴内传》
谁将练带括秋空?谁将古概量春雪?
·徐渭·《三茅观观潮》诗
盖张素封粟甚富,每春民就偿时多寡不校,悉内之,未尝执概取盈,故名不量。
·蒲松龄·《聊斋志异·张不量》
一政以百姓,持一以等民。
·陆贾·《新语·怀虑》
2.
刮平;修平。不使过量。
引申指从物体上拂过掠过。
而不税。
《周礼·考工记·氏》
夫水……盈不求,似正。
《荀子·宥坐》
岂鸟尽弓藏,人其上,器盈必概,贻祸,何斯人而遭斯酷乎!
《北史·燕凤许谦等传论》
曰: 斛人概之,人神概之。人其善概!大奢概以中,溢欲概以道,慢概以威,由是治身,由是化人。
·宋祁·《宋景文公笔记·杂说》
以水沃而之,罅而止。
·徐光启·《农政全书》卷二十
故其清凉雄风则飘举升降……蕙草,秦衡,新夷,被荑
《文选·宋玉〈风赋〉》
天有霜,若白露下,一平明,令人持索相,各持一端,以禾中,去霜露。
胜之书·种
3.
拒格;阻止。
彼自多其力,毋以其概之。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4.
量,限量;衡量。
食󰆎不为概,祭祀不尸。
《礼记·曲礼上》
肇允,翻异概
《文选·谢瞻〈于安城答灵运〉》诗
李杜才海翻,高下非可概。
·皇甫湜·《题浯溪石》诗
子房虽无三子(霍光、周勃、平)之,然不能为汉制礼,追迹三代之隆,以人之道概之皆未得全人也。
·秦观·《拟郡学近世社稷之臣论》
是故君子不以古人之能今人,可以交士大夫;不以古人之事今事,可以天下之用。
·恽敬·《说山》
5.
概括;总括。
然好大不,奇谲无已,虽邹天之角之,尚未足以一。
《后汉书·西域传论》
江南士大夫良多……特以二君概之,亦不可也。
·王安石·《答王景山书》
老蘓之失,当概董宣于酷吏,概郑众、吕强于宦者,蔡琰于列女。
·王若虚·《诸史辨惑》
我只件,就可以概其了。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一回
6.
蔽;遮盖。
天柱山者……南巨海,北眺溟,西带长河,瞻大壑,斜岭概天,日。
北齐·郑述祖·《天柱山铭》
严𬮱概日,巨防潜云
唐高宗·《大唐纪功颂并序》
楩楠豫章概白日,祗要匠石聊穿裁。
·王安石·《寄王逢原》诗
7.
用同“”。谓超越;压倒。
此概世之功也,桃,又何疑焉。
《古今小说·晏平仲二桃杀三士》
到了考的天,我得十六力的硬弓,那三百六十斤的头号,平端起上要走三个回……算概了了。
《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
8.
关切;系念。
以天下易其毛,所概志矣。
《孔丛子·抗志》
意者臣愚而不概王心邪?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三公之,千金之富,不得其,不概于怀
《后汉书·冯衍传下》
若是者,以夫世之毁者概其心哉?
·王安石·《答李资深书》
夫取吾心之理而日夜陈说于吾前,中乎?
·归有光·《山舍示学者》
9.
节操。
夫西河魏土,文侯所,有段干木、田子方之遗风,漂然皆有节概,知去就之分。
《汉书·杨恽传》
于铄我弟,有操有概。孝,友自天
·陶潜·《祭从弟敬远文》
或垢俗以,或疵物以激其清。
《文选·范晔〈逸民传论〉》
高宗美其,授右散常侍。
《新唐书·高智周传》
赵荫战于鸡飞滩势穷身陷,怒自亡,居然夫之概也。
·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五
10.
谓风度;气度。
温豪爽有概,姿貌甚,面有七星。
《晋书·桓温传》
玄德孔明身八尺,面如冠玉,巾,身披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三国演义》第三八回
11.
梗概;大略。
彭蒙、田、慎到不知道,然,概乎皆者也。
《庄子·天下》
乃事美一流千,概见坟籍,旁出子史。
南朝 梁·萧统·《〈文选〉序》
高曾祖考,所以劬躬焘后,委祉公,公之所以逢者,有概有,而
·韩愈·《袁氏先庙碑》
文章政相通,而言耳,要而求之,实与其人
·方孝孺·《〈张彦辉文集〉序》
他如氏病,事如其母,其平日事父母,概可矣。
·姜秉初·《〈小螺庵病榻忆语〉书后》
12.
景象;状况。
其奥秘,蘙蔽昧,髴退概,若幽星之𫄥连也。
三国 魏·何晏·《景福殿赋》
故山多物,桃源。
·杜甫·《奉留赠集贤院崔于二学士》诗
一壑祇今藏胜概,三生
·朱熹·《奉陪彦集充父同游瑞岩谨次莆田使君留题之韵》
上月杭州曾将西湖抢犯当众斩决,据说奔往赏鉴者有“万人空巷”之概。
鲁迅·《伪自由书·保留》
13.
漆酒樽。
凡祼事用概。
《周礼·春官·鬯人》
14.
全;一律。
概洞小妖,被老分身法打死一半。
《西游记》第三五回
地方是夷人治,人最老一性的,小人们归顺概县敢梗化?
《古今小说·杨谦之客舫遇侠僧》
故吉林、黑江各部世皆概呼,以别于满洲。
·魏源·《圣武记》卷一
15.
通“”。感慨。
微感引分决,是以典不有大罪,不至重
《后汉书·王龚传》
悲啼上女,骨肉不可分。感别,丈夫酒方醺。
·韩愈·《送陆畅归江南》诗
16.
通“”。摩擦。
员阙出浮,承露泰清。
《文选·曹植〈又赠丁仪王粲〉诗》
17.
通“”。洗涤。
是澡概胸中,洒练五藏。
《文选·枚乘〈七发〉》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形近字
与“概”字右部件相同,均为“既”
全部
二字词
  • 概率
  • 概括
  • 大概
  • 气概
  • 一概
  • 概要
三字词
  • 概率论
  • 新概念
  • 概念股
  • 概念车
  • 大概其
  • 概念化
四字词
  • 概莫能外
  • 一概而论
  • 以偏概全
  • 一概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