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释义
1.
自己,本人。
  • 例词
    不自量力
    自力更生
    自告奋勇
    自言自语
  • 例句
    他总是一个人在角落里语,没人知道他在想什么。
2.
自然;当然。
  • 例词
    自有公论
3.
引进动作行为的起点、来源。
  • 例词
    自上而下
    自古以来
4.
附在单音节动词前,构成合成动词。
表示动作由自己发出,并非外力推动。
  • 例词
    自发
    自觉
    自愿
表示动作由自己发出,并及于自身。
  • 例词
    自爱
    自救
  • 例句
    你要爱,立,做一个有担当的人。
详细释义
1.
自己;亲自。
不自政,卒百姓。
《诗·小雅·节南山》
人必自侮,然人侮之;家必自毁,而人毁之,必自伐,而人伐之。
《孟子·离娄上》
自有仙才自不知,十年长梦采华芝。
·李商隐·《东还》诗
你自心想,那熟,就往那去。
《儒林外史》第十七回
2.
由来;缘由。
之近,知之自,知微之,可入德矣。
《礼记·中庸》
之徒,已相与称曰:“某得矣,某得矣!”其所从来,必言其有自。
·韩愈·《上考功崔虞部书》
俾知夫小子修之德薄能,遭时窃位,而幸全大不辱其先者,其有自。
·欧阳修·《泷冈阡表》
高氏世居畎,没没于常流,殆草木共腐,而一旦子蕃昌,地烜赫,以邦人之,推原其自,偶然也哉!
·王若虚·《赠昭毅大将军》
3.
开始。
法者,王之本也;刑者,之自也。
《韩非子·心度》
文德弟文度立,以弟文弘白水太守,屯武。宋世以武都王。武此矣。
《南史·夷貊传下·武兴》
4.
用。
天秩有,自我五有庸哉。
《书·皋陶谟》
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内不自以,外不自以欺。
《荀子·儒效》
5.
自然;当然。
即墨人城上望,皆涕泣,俱欲出,怒自十倍。
《史记·田单列传》
如君好格,自可
五代·齐己·《还黄平素秀才卷》诗
谷贵,千斛在市,物自平。一市之既平,一邦之食自足。
·苏轼·《上神宗皇帝书》
死了,料不要命,自有人不得你死。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
6.
本来。
人之死生自有短,不在操行善也。
·王充·《论衡·问孔》
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工。
·杜甫·《古柏行》
月自意,人被月明催老,今古共悠悠。
·段克己·《水调歌头》词
7.
介词。
由;从。
自天子达于庶人,非直为观美也,然后尽于人心。
《孟子·公孙丑下》
幼主,政自己出,天下想采。
《汉书·霍光传》
君自故乡来知故事。
·王维·《杂诗》之二
在;于。
不雨,自我西郊。
《易·小畜》
不自我先,不自我
《诗·小雅·正月》
自昔同寮今比园庐
·张华·《答何劭诗》之一
由于;因为。
自我致寇,敬慎不也。
《易·需》
四十一年,助楚击晋,自文公之过无礼,故背助楚。
《史记·郑世家》
屈平之作《离骚》,自怨生也。
《屈原贾生列传》
夫人曰:“灌将军得罪丞相,太后家迕,可救邪?”曰:“侯自我得之,自我捐之,所恨。”
《汉书·灌夫传》
8.
连词。
虽;即使。
自是有德者以不知也,而况有道者乎?
《庄子·列御寇》
高祖不修文,而性明,好,自监门戍卒,之如
《汉书·高祖纪下》
月自清夜,江山非故
·杜甫·《日暮》诗
父,我自持,却不曾酒。
《西游记》第十九回
假如。
人能内外患,自非人,外必有内
《左传·成公十六年》
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欲扶持而安全之,事在勉强而已矣。
《汉书·董仲舒传》
禁天下人不得施粉黛,自非宫人,皆黄眉墨
·吴曾·《能改斋漫录·事始二》
9.
姓。明有自勖。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甲骨文
金文
大篆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二字词
  • 亲自
  • 自大
  • 独自
  • 自立
  • 自动
  • 自觉
三字词
  • 大自然
  • 自闭症
  • 自然数
  • 自治区
  • 自然人
  • 观自在
四字词
  • 自由自在
  • 孤芳自赏
  • 自强不息
  • 敝帚自珍
  • 自力更生
  • 自然而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