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释义
1.
嘴,人和动物吃东西的器官,有的也是发音器官的一部分。
  • 例词
    开口
    口技
    病从口入
2.
口味,人对味道的喜好。
  • 例词
    众口难调
    口轻
    可口
  • 例句
    她做的饭菜十分可,很受家里人喜欢。
3.
指话语。
  • 例词
    口才
    口气
    口音
4.
指人口;家庭成员。
  • 例词
    拖家带口
    户口
5.
器物同外面相通的部位。
  • 例词
    窗口
    枪口
    碗口
    洞口
    瓶口
  • 例句
    他通过窗,观看着外面的天气,以便决定出门穿什么衣裳。
6.
出入通过的地方。
  • 例词
    渡口
    路口
    门口
    入口
7.
特指长城的关口。
  • 例词
    口外
8.
特指港口。
  • 例词
    出口
    进口
    转口
9.
行业;专业方向。
  • 例词
    对口
10.
(人体或物体表面)破裂的地方。
  • 例词
    豁口
    决口
    裂口
    伤口
  • 例句
    他的大腿划了个子,鲜血直流,看起来触目惊心。
11.
刀、剪、剑等的锋刃。
  • 例词
    刀口
12.
指马、驴、骡等牲畜的年龄,因其年龄可以由牙齿的多少和磨损程度看出。
13.
用于人、牲口或某些器物。
详细释义
1.
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饮食的器官。
亦指其他动物发声和进饮食的器官。
人之彦,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是能容之。
《书·秦誓》
用口食之,用口歆之。
·王充·《论衡·祀义》
到口不敢吐,徐徐俟其巇。
唐韩愈《归彭城》诗
他倚恃尊口就:“本家的产业的。”
《儒林外史》第十六回
“小同志,你也不能张口伤人呀。”韩老六说。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七
三年春王正月,郊牛之口,改卜牛。
《春秋·宣公三年》
宁为鸡口,无为
《史记·苏秦列传》
山石,心望海波平。
唐韩愈《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诗
2.
人;人口。
亦特指妇女、少年儿童。
之田,勿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孟子·梁惠王上》
南方鬻口为货,掠人奴婢。
《新唐书·孔戣传》
其所者,大口月三斗,小口半之,至五月蚕麦既收,即住支。
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十一
俄罗斯人民的主食是面包。尤其在当年,计口授粮。
曹靖华·《飞花集·风雨六十年》
凡民,男曰丁,女曰口。男年十六成丁,未成丁亦曰口。
《清史稿·食货志一》
3.
物体内外相通的地方。
必令明橐事者,勿令离灶口。
《墨子·备穴》
致生息之物密器之中,覆其口。
·王充·《论衡·道虚》
来这蚌大得,一人也不起;况是他口快如刀,沾着他就要破皮出血,那敢去惹他?
《型世言》第三九回
两朵半开的红玫瑰从书桌右角的淡青色小瓷瓶口边探出来。
茅盾·《创造》
4.
出入的通道。亦指口岸
长城的几个重要关口。多用于地名。
亦泛指这些关口。
山有小口,髴若有光;便船,口入。
·陶潜·《桃花源记》
祠部广州祭南海入海口,州者皆之。
·韩愈·《孔公墓志铭》
立和,通商各埠,于诸事官。
·王韬·《宜索归澳门议》
各要口均为日军武装把守。
曹靖华·《飞花集·风雨六十年》
蓟门十二口,口口高崔巍。
·黄克晦·《门有万里客行》
走西口外的,在教的三爸,他使弓子。
《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
5.
状如口形的破裂处;口子。
,便速收之。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椒》
一帖,以敷口,别而去。
《三国演义》第七五回
王婆给平儿缝汗衫上的大口,她感动了,想到亡国,把汗衫缝错了。
萧红《生死场》十三
6.
言语
亦特指闲言谗言等。
惟口出好戎,朕言不再。
《书·大禹谟》
下,推人士,侍侧无虚口。
·韩愈·《董府君墓志铭》
咱们干!”梁桂堂改了口,“弟兄要是齐心,管他什么小舅子叫不叫干,咱们干咱们的。
张天翼·《最后列车》
臣之行也,固知必有口,故而行。
马王堆汉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苏秦自齐献书于燕王章》
夫大在外,言在内,微过辄记,大功不诚为国之所慎也。故章邯畏口而奔楚,燕将据聊而不下。
《后汉书·马援传》
7.
口才。
鼢辩有口,盂》诸书,王太后之。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王有女陵,慧有口。
《汉书·淮南王刘安传》
8.
告诉;说。
亦指询问称道
臣恃之,是故不以口王而得用焉。
马王堆汉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苏秦自齐献书于燕王章》
且薙我毛,毁我冠裳……人,口其言,家其伦类几几乎流而莫返矣。
太平天·洪仁玕·《英杰归真》
公子恐若其言乎桓,桓曰:“吾子口矣;曰,吾不反也。”
《公羊传·隐公四年》
人者,名高天下,而口司直不置,天下益向往之。
清周亮工《书影》卷五
9.
谓用口头形式表达。参见“口信”“口授”“口陳”。
10.
句;一句。
参见“口口
由是上命三藏僧不空,念天竺密千口而退。
《太平广记》卷四〇四引唐苏鹗《杜阳杂编·万佛山》
骂汉王三五口,不施弓弩遣抽
《敦煌变文集·捉季布传文》
有口你明明的饱时休走,了休
元马致远《耍孩儿·借马》套曲
11.
口腹
肥甘不足
《孟子·梁惠王上》
12.
谓口之味欲;口味。
参见“可口”。
我哉,忘其口而念我!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莫不是茶饭不随你的口?莫不是衣衫不合你的身?
京剧《乌龙院》
13.
指牲口的年龄。
拴在老榆树左边的那个青骒马,口小,肚子里还有个崽子。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二四
〔那骡子〕不赖,我见过: 前大后大,口又轻。
贺敬之·《秦洛正》
那匹大灰马的口齿不用看了……断定它最少也有二十五岁口了。
·《两匹瘦马》
14.
寸口。中医指切脉的部位。即两手掌后一寸桡动脉搏动处,包括寸、关、尺三部。
参见“寸口”。
切其脉时,右口急。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15.
刀、剑的刃。
志道:“第一件,砍,刀口不。”
《水浒传》第十二回
厨刀不甚快,砍了一人,刀口早了。
《水浒传》第六五回
我们是在刀口上走索桥,要走得过才算事。
郭沫若《孔雀胆》第四幕第一场
16.
性质相同或相近的单位所构成的整体;系统。
国家农委和农口各部门一些领导干部和有关人员组成个调查组,分赴个省、区作农村调查。
《人民日报》
对于这些来信来访,县委及时研究分析,归口处理,并限期解决。
《人民日报》1983.8.13
17.
量词。
用于人。
郗回父辜戮人百口,取其财宝,殃考深重。
《真诰·甄命》
说荣府中合算起上至下也有三百口人。
《红楼梦》第六回
他家一共十四口人……六十八亩地。
赵树理·《三里湾·非他不行》
用于表示口腔的容量或动作。
祖家糜,中下,食口便
《南齐书·王奂传》
行者又拔了一根毫毛,吹口仙
《西游记》第十九回
喜的有些引了痰,方才吐出口痰,好了。
《儒林外史》第三回
语说的好: 宁给饥人一口,不送富人一斗。
《三侠五义》第一百回
老宋又端着汤来,小喜接过来喝了两口。
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一
用于语言行为。
的“安耐磨”,“打底盘儿”……一口抬杠的行
《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
他打着一口的常州乡谈道:“底卧,底卧。”
《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
用于牲畜。
垅种千口牛,泉酒。
北齐·高昂·《征行诗》
大嫂分付火家,宰了一口猪。
《水浒传》第四九回
次日清早起,拿子到集上口猪,在圈
《儒林外史》第十六回
用于器物。
武帝司炎以咸元年造八千口刀。
南朝 梁·陶弘景·《刀剑录》
金瓶瓮百口。
北魏··《洛阳伽蓝记·开善寺》
并赐……宝钵一口。
《景德传灯录·慧能大师》
不幸七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
鲁迅·《朝花夕拾·藤野先生》
18.
姓。明有口禄。见《正字通·口部》。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甲骨文
金文
大篆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二字词
  • 口气
  • 借口
  • 出口
  • 缺口
  • 口罩
  • 拗口
三字词
  • 脱口秀
  • 一口气
  • 口蹄疫
  • 讨口子
  • 马口鱼
  • 吹口哨
四字词
  • 脍炙人口
  • 口是心非
  • 目瞪口呆
  • 三缄其口
  • 风口浪尖
  • 口蜜腹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