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释义
1.
齐备;完整。
  • 近义
  • 反义
  • 例词
    十全十美
    健全
  • 例句
    这个组织以健的管理机制确保了公司高效运作。
2.
使完整无缺或不损害。
  • 近义
  • 反义
  • 例词
    两全其美
    保全
    成全
  • 例句
    经过一番思考,她终于找到了一个两其美的解决方式,化解了矛盾。
3.
整个的;全体的。
  • 近义
  • 例词
    全神贯注
    全部
    全国
    全面
  • 例句
    你了解的不过是事情的一部分,并不是部。
4.
都;完全。
  • 近义
5.
姓。
详细释义
1.
纯色玉。
天子用全,上公用,侯用,伯用
《周礼·考工记·玉人》
2.
完美;齐全。
亦指集某方面之大成。
得此六材之全,然可以良。
《周礼·考工记·弓人》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美也,故诵数之,思索以通之。
《荀子·劝学》
乃命宰祝,行牲,案豢,全粹。
《淮南子·时则训》
,物力必全。一不敢有侵犯,一逐便控制。
·韩愈·《黄家贼事宜状》
好一小黑……外是四个银袋上顶儿全,可怪不怪。
《儿女英雄传》第四回
欧阳公〕作奏,便庶几陆宣公,作小,亦愧唐人《花集》,得文章之全者也。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二
3.
满;盈。
形,盈虚自然,蚌蛤珠胎,全。
《文选·左思〈吴都赋〉》
4.
保全。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次之。
《孙子·谋攻》
我知往不能全父命,然恨父召我以求生而不往。
《史记·伍子胥列传》
卵而来凤,放乳麑而感麟。
南朝·宋·鲍照·《野鹅赋》
其夫半喜半疑;喜的是得解救,全了三命。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五
浩忠激烈,言切弊,以此取忌于众,帝察其衷,始终全之。
《续资治通鉴·宋孝宗淳熙三年》
5.
成全。
天下之壮观,王者之丕,不可也。陛下全之。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侍他弭耳受教,便好全他那片孝心,成头儿这义举
《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
6.
顺,循。见“全天”。
7.
整个的。
秦、相弊,而王以全燕制其
《战国策·燕策一》
汉据全秦之地,兼六
·枚乘·《上书重谏吴王》
你把这全人类来拥抱,再也不分什么贫富、贵贱。
郭沫若·《夜》诗
8.
副词。都;全都。
总括全部。表示所指范围内无一例外。
春草全消息,犹余踪迹
·和凝·《望梅花》词
大家全联合起来,告诉日本人,铁没有,钱没有,要命有命!
老舍·《四世同堂》五七
我在南京上学,课余向上海世界语书店函购了一些书,就一本一本地读下去,书不多,买得到的全读了。
巴金·《探索集·世界语》
完全。表示程度上百分之百地。
我在作孩子的时代,原本也不是个全不知自重的小孩子。
沈从文·《从文自传·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
有了这东西,即或全不会漂浮的人,也能很勇敢的向水深处泅去。
9.
副词。很;非常。
里先生角巾,收芋粟不全
·杜甫·《南邻》诗
南枝度腊开全少,疏影当轩。一宜寒,自其清蟾别有
·周邦彦·《丑奴儿·咏梅》词
10.
副词。更;更加。
月明全见芦花白,起遥杜若香。
·孟浩然·《鹦鹉洲送王九游江左》诗
乌纱帽,全白接。山人不照,稚子道相宜。
·李白·《答友人赠乌纱帽》诗
官供谩说被,私便全白接
·王禹·《谢同年黄法曹送道服》诗
11.
通“”。病愈。
岁终则稽其事,以制其食,十全上,十失一次之。
《周礼·天官·医师》
少者殁而者存,者夭而病者全乎!
·韩愈·《祭十二郎文》
12.
通“”。指伏兵。
不功(攻),全于介(界)。
马王堆汉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苏秦使盛庆献书于燕王章》
13.
通“”、“”。男孩的生殖器。
含德之厚比赤子……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
《老子》
14.
通“”。分析;阐明。
于论,不全疑,两传并纪,不宜明
·王充·《论衡·案书》
15.
姓。三国魏有全琮。见《三国志·魏志·全琮传》。
源: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字形演变
全部
大篆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二字词
  • 顾全
  • 安全
  • 全力
  • 保全
  • 成全
  • 周全
三字词
  • 安全感
  • 全日制
  • 全真教
  • 全运会
  • 全自动
  • 全方位
四字词
  • 求全责备
  • 全力以赴
  • 十全十美
  • 面目全非
  • 全神贯注
  • 委曲求全